0531-87160248
   

规模化鸡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建立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0-12-10

生物安全措施是指采取有效的疫病防制措施和防污染措施, 以预防传染病和污染物传入鸡场并防止其传播。生物安全措施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控制传染源是指控制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它包括发病鸡只、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切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切断其侵入易感动物的途径。保护易感动物是指保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鸡群。生物安全措施建立的目的就是通过生物隔离、生物卫生和消毒、饲养管理、生物防疫、疫病控制等一系列手段消灭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使传染过程终止。规模化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 生物隔离
  1.1 场址选择
  规模化鸡场应选在地势较高、干燥平坦、向阳背风及排水良好的场地, 要避开低洼潮湿地, 远离沼泽地。鸡场的土壤要求过去未被鸡的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污染, 透气性和透水性良好, 以便保证地面干燥, 鸡场要有水量丰富和水质良好的水源, 同时便于取用和进行防护。为防止鸡场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 选址时应避开居民点的污水排出口, 不能将场址选在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企业下风向处或附近。
  1.2 场区规划
  鸡场的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依次排列。鸡场内管理区和生产区应严格分开并相隔一定距离, 生产区是鸡场布局的主体, 从上风至下风方向依次安排育雏舍、育成舍和成年舍。隔离区是卫生防疫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与外界接触要有专门的道路相通。场内应分设净道和污道, 净道用于运输饲料、产品;污道则运送鸡粪、病鸡、淘汰鸡及其他污物。
  2 生物卫生和消毒
  2.1 人员、生产工具及车辆的消毒
  饲养人员进入鸡舍必须换上消毒过的工作衣帽。手部在无腐蚀的消毒液中浸泡3~5min, 再用水冲洗。生产区应备有专门胶鞋, 并通过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的通道必须是唯一通道。仓库、更衣室、饲料转运储存间等要安装紫外线灯, 连同料车等工具进行必要的消毒。
  2.2 鸡场环境卫生消毒
  育雏舍周围每日清扫消毒, 其它鸡舍每周至少1次大扫除, 每月1次全场范围的清洁消毒工作。鸡场生活管理区每日消毒1次。
  2.3 空鸡舍的清洁消毒
  鸡舍在全群出栏后至下一批进入前, 对鸡舍及用具进行全面地彻底地严格消毒及空置。鸡舍空出后, 保持3周时间的空舍期, 要按照清扫、清除、高压清洗-干燥-消毒-高压清洗-干燥-消毒-高压清洗-密闭、熏蒸、空置的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彻底清除鸡舍中的病原微生物。
  2.4 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一般应做到每日1次或隔日1次。消毒顺序为:房顶、进风口、鸡群、笼、蛋网、笼架、地面;消毒枪与鸡笼呈45°角, 消毒喷枪所喷出的雾滴应小而分散, 不能喷出水柱。夏天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 以起到降温作用, 冬季如外界气温较低时可通过加温后喷雾。
  带鸡消毒必须在鸡舍内无鸡蛋的时候进行, 以免消毒剂喷洒到鸡蛋表面。带鸡消毒时使用碘制剂、季铵盐类和次氯酸钠, 禁止使用酚类消毒剂。
  2.5 鸡场废弃物处理
  鸡舍内的鸡粪应根据季节、鸡舍环境控制等情况定时清除鸡粪, 通过专用通道运出鸡场500m以外出售或无害化处理, 不可堆放于鸡舍周围。活疫苗瓶及包装物应先经消毒液浸泡后放入包装袋与其它经过包装的垃圾运出鸡场集中处理。
  3 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是减少鸡群感染疾病的非特异性措施。实践证明鸡群的整体抵抗力越高, 发病的几率越低, 表现出的生产性能越好。因此, 鸡群的整体抵抗力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力的基础。
  3.1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雏鸡、育成鸡和成年鸡必须分区、分场饲养,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保证鸡场有充分的间歇时间, 能够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减少疾病传播。  3.2 控制鸡舍小环境
  鸡舍的温度、湿度、密度等环境因素对鸡群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发挥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应从这几个方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夏季做好防暑降温, 冬季做好防寒保暖, 可以通过实行鸡场内外环境绿化, 控制鸡舍有害气体和微粒的污染。
  3.3 保证饲料营养卫生
  根据鸡只不同品种、生长阶段和季节的营养需要, 提供全价配合饲料, 满足鸡体生长、发育、产蛋以及维持良好的免疫机能所需要的营养。当鸡只断喙、转群、免疫、饲料变化时会发生应激反应, 要及时予以补充维生素、氨基酸、电解质。除了保证饲料的营养外, 还得注意饲料卫生, 不从疫区购买饲料, 每种饲料原料每次进场时要进行质量检验, 控制饲料中细菌、霉菌及真菌含量不能超标, 同时做好饲料的保管, 防止污染和霉变, 注意饲料贮藏时间。
  3.4 控制水质
  饮水质量不良, 常会引起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痢疾等消化道疾病。导致鸡群腹泻的疾病, 很多与饮水质量差有关。鸡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 符合人饮用水标准, 生产中要使用干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选用密闭式管道乳头饮水器代替水槽, 可以防止病原经饮水向鸡群扩散。饮水的净化与处理是控制鸡群消化道疾病的首要任务, 常用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
  3.5 控制人员和物品的流动
  鸡的许多烈性传染病是由于人员交往、经营活动和物品流动从外界传播进入场内的。规模化鸡场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 进场时通过消毒池消毒, 严禁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工作人员不得在生产区内各鸡舍间随意走动, 工具不能交叉使用, 非生产区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生产区。
  物品流动的控制包括进出规模化鸡场的物品及场内物品。鸡场内物品流动方向应该是从小日龄鸡流向大日龄的鸡, 从正常鸡的饲养区转向患病鸡的隔离区, 或者从养殖区转向粪污处理区。
  4 生物防疫
  4.1 鸡苗质量控制
  为控制和减少鸡群进入鸡舍前的病原携带, 必须从防疫严格的正规鸡场引种, 定期抽样检测鸡群的垂直传染性疾病, 如支原体、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等, 严格淘汰病雏、弱雏、残雏。
  4.2 防止动物传播疾病
  蚊、蝇、鼠、野鸟等作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可以传播多种传染病, 要采取有效方法, 坚决予以捕杀。
  4.3 免疫接种与抗体监测
  免疫是减少特异性疫病感染鸡群的最好办法之一, 只有鸡群产生足量的针对特异性病原的特异性抗体, 才能保证鸡群不受这种病原的侵害。规模化鸡场一定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实际, 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并严格执行。免疫能否成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疫苗的质量、免疫时间、免疫途径等。所以要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 通过了解抗体水平的高低, 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把防疫工作认真落到实处。
  5 疫病的控制
  5.1 药物防治
  规模化鸡场应根据本场的发病情况和疫病的流行特点, 做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支原体等的药物预防, 减少或防止发病。当鸡群发病时, 要正确快速作出诊断, 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5.2 病鸡的隔离
  由于传染源具有持续或间歇性排出病原微生物的特性, 为了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必须对病鸡进行严格的隔离, 并对其污染的鸡舍消毒处理, 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5.3 死鸡的处理
  死鸡经兽医检查后, 进行无害化处理, 深埋或焚烧, 以防疫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