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2020年河北省奶业发展报告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1-04-07

奶业是河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基于优良的自然条件和较长的养殖历史,长期以来,河北省奶牛存栏量和生鲜乳产量一直居全国第三位,先后孕育出三鹿、君乐宝这样重量级的企业,同时为蒙牛、伊利、三元等企业提供奶源,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为河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2019年河北省奶牛存栏114.8万头,生鲜乳产量428.7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各类乳制品加工企业114家,年产量356.8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婴幼儿乳粉产量增速全国第一;生鲜乳质量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然而,在成绩的背后,也出现奶牛养殖业普遍亏损,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中小养殖者大量退出,本土乳品企业和乳品品牌市场影响力不强等问题,阻碍河北省奶业振兴。基于此,本报告对河北省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及进出口等方面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河北省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促进河北省奶业发展的改进对策,为河北省奶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河北省奶业发展现状

(一)河北省奶牛存栏量和原料奶产量有明显回升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河北省的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整体趋缓。2008-2018年,河北省奶牛存栏量和原料奶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下降。奶牛存栏量从2008年的172.0万头下降到2018年的105.9万头,比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最严重的2009年水平还低;其中,2018年同比下降15%,得益于牛群结构优化、单产水平上升,原料奶产量整体略有上升,涨幅1%。但是,受国际原料奶价格回升的影响,2019年国内生鲜乳市场行情看好,河北省的奶牛养殖业恢复明显。2019年,河北省奶牛存栏114.8万头,生牛奶产量428.7万吨,同比增长11.4%,乳制品产量356.83万吨,同比增长5.77%。(如图1所示)

(二)河北省乳制品企业空间布局较为集中

河北省乳制品企业布局较为集中。从各市区空间布局来看,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唐山、张家口中北部、邯郸中东部等(如图2所示)。114家企业中,石家庄25家、保定17家、衡水15家、唐山13家、张家口13家、邯郸10家、邢台9家、沧州5家、承德5家以及廊坊2家。其中,19家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乳制品企业分布在石家庄(6家)、衡水(3家)、唐山(3家)、张家口(3家)、邯郸(2家)、保定(1家)、邢台(1家)。

图2   河北省乳制品企业地理分布图

(三)乳制品加工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

河北省的乳制品加工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两极分化明显。从注册资金看,现存的114家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低于1亿元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83.34%。低于5000万元的占72.8%。(如表1所示)

(四)乳制品加工业生产情况

河北省乳制品加工业产出水平基本稳定,属于加工业强省。2019年,河北乳制品产量356.8万吨,同比增长5.8%,位居全国第一位(内蒙古289.3万吨、河南198.9万吨);液体乳347.1万吨,同比增长5.36%,位列全国第一位(内蒙古272.5万吨、河南198.9万吨);奶粉67725吨,同比增长35.7%,位列第4(黑龙江35.1万吨、陕西24.9万吨、内蒙古8.3万吨)。

从动态变化趋势来看,2005-2017年河北省乳制品产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只在2018年和2019年略有下降。其中,液态奶加工在河北省占重要地位,2005-2019年,液态奶产量在乳制品总产量中的占比由86.5%上升至97.3%。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河北省的奶粉产量在2005-2011年有较大幅度下降,2013-2018年产量水平较为稳定,基本在5万吨左右波动。2019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受“君乐宝”婴幼儿奶粉增产的影响。(如图3所示)

(五)河北省乳制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河北省进口乳制品基本为干乳制品,且以奶粉为主,液态奶进口量极少。2011-2018年河北省干乳制品和奶粉进口量变动趋势大致相同,均呈现下降态势。

二、河北省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养殖成本高,竞争力差。“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的奶牛养殖模式向迅速规模化、标准化转变,在产出效率提升的同时,投入水平也迅速上升,形成“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模式。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对国内近300个规模化牧场的监测数据,规模牧场生鲜乳单位生产成本从2010年的大约2.7元/千克增长到2019年的3.4元/千克。2019年1-12月,进口奶粉折合生鲜乳的平均到岸价格从2.40元/千克升至2.93元/千克,国内生鲜乳收购价与进口奶粉折合生鲜乳的到岸价格相比,还是要高出16.0%。竞争力丧失是近些年进口乳制品大增的原因之一,进一步压缩了国内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河北省的奶牛养殖规模化走在全国前列,过高的养殖成本也是制约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养殖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河北省奶牛养殖大省,随着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高,集中处理粪污的需求剧增。按照欧盟和日本的标准,每头奶牛分别需要配备8亩和6亩农田来消纳其粪污。由于消纳污染物的配套土地不足,河北省推广固液分离技术,对粪污进行减量化处理,以减少配套农田的需求。但是,河北省的养殖污染也遇到以下挑战:(1)需要处理的粪污数量大。按照《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8-2025)》,到2025年,河北的奶牛存栏量大约为250万头,需要处理的粪污达到5000万吨/年,粪污处理将面临更大挑战。(2)沼气发电技术在应用推广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补贴,运营成本高,经济上不划算。(3)经过处理的沼渣、沼液限于运输成本高、运输半径有限、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在与化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使用率极低。(4)缺乏可消纳沼渣的土地资源,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中小养殖者大量退出。2019年,中国的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已经达到60%以上,中国万头牧场的存栏量将近200万头。但是,近几年中小规模的牧场(特别是家庭牧场)退出很快,50-200头之间规模的家庭牧场从高峰期的9000个减少到2019年的约4000个。河北省的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升速度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河北省奶牛养殖场共845家,其中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奶牛存栏量占全部存栏量的98.2%,小养殖者基本不存在了。中小养殖者的退出损害了奶牛养殖的柔性和韧性。

第四,本土乳品企业和乳品品牌市场影响力不强。在河北省本土乳品企业中,只有君乐宝一家乳企具备一定的实力,君乐宝2019年销售收入同比增约163亿元,在全国的乳业企业中进入前五,但是与900亿销售额的伊利相比还差了很大量级。在2018年进行的全国乳品品牌市场知名度调查中,河北省只有君乐宝进入前20强,排名第11位,婴幼儿乳粉排名第6位,消费者认可度还比较低,与惠氏、美赞臣、菲仕兰、雅培等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差距巨大。而且,河北省的企业缺乏大中小结合的梯队。将全部希望倾注在君乐宝一家可能使风险也更加集中,也不利于有特色的中小企业群的成长。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种养脱节,推高养殖成本,增加污染处理难度。为了减低饲料成本以及解决污染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奶牛养殖方式是家庭牧场,并且采用种养一体化养殖模式,以牧场经营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奶牛养殖规模。家庭牧场实行“种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1)有利于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时间的合理配置;(2)有利于节约养殖生产成本,既可保证廉价供应又保证质量和安全;(3)有利于家庭牧场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循环,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草饲料,同时还可以减轻养殖业引起的环境污染压力。河北省囿于人地条件,实现种养一体化的难度较大,实现模式和手段尚在探索中。

第二,过度追求养殖规模化,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河北省奶牛养殖规模化水平迅速提升,对于解决奶牛散养带来的疫病防治和质量监管以及养殖技术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养殖规模的过度提升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包括:(1)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不一定提升盈利水平。(2)大规模养殖带来污染物集中处理的困难。(3)在脱离家庭养殖模式,向企业养殖模式转变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雇佣工人而不是独立经营的农户,有可能出现收入分配的恶化以及雇工对雇主的人身依附。

第三,乳企和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问题难以解决。虽然政府的各类文件一直在强调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但实践中,极少有乳企向养殖企业投资,没有参股入股,返还利润或紧密的利益联结就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风险共担的机制,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乳品加工企业利用优势地位向养殖环节转嫁风险,卖奶难与大量原料乳进口长期并存,不仅加速了小养殖者退出,甚至是中等规模的养殖者也加快退出奶牛养殖业。从长期看,损害了河北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基础。

第四,奶牛养殖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奶牛养殖作为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不仅需要金融支持和保险支持,还在品种选育、奶牛繁育、奶牛营养、疫病防治、污染处理、信息化系统、养殖智能化等方面迫切需要技术支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达国家除了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化的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外,还有完善的合作社服务体系。欧美国家的合作社自下而上成立,提供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河北省有大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不在少数。但是,但这些合作社大多是“三聚氰胺事件”后,响应国家“散养奶农进小区”政策集中出现的“小区型合作社”。这种合作社一般由几十户拥有几头到几十头奶牛的奶农组成,小区由其负责人投资建设,并租赁设施给农户,农户向小区交售牛奶,小区提取“管理费”作为利润。这种合作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同时也因为其规模太小不能承担奶农组织化的重任。

三、河北省奶业发展改进对策

(一) 走适度规模种养一体化道路

第一,扭转奶牛养殖业的过度规模化。河北省的《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争取到2022年,奶牛家庭牧场存栏比例达到50%以上。然而,建立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不仅需要调整对大规模养殖场的政策偏好,还需要漫长的调整过程。特别是,该《意见》仍然坚持对存栏300头、500头及1000头以上奶牛场的一次性补助。这样的规模偏好不破除,就很难培育中小规模的家庭牧场。第二,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种养结合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是河北省奶牛养殖业应该坚持的发展方向。推动种养一体化发展可以有两种合作模式:一种是直接的种养一体化。奶牛养殖场流转土地,种植饲草,粪肥经处理后直接还田。这种模式有利于产生范围经济,有效利用劳动力,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但是限于河北省紧张的人地条件,实现的难度大、成本高。另一种是奶牛养殖场与周围的农户建立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奶牛养殖、土地粪污承载力、饲草种植等进行合理规划,种养结合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这种模式表面看容易推广,但是,如何建立养殖者和种植者之间稳定的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必须与养殖模式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确立以奶农为主体的奶牛养殖体系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为了加强乳制品质量管理,中国政府鼓励乳品加工企业自建奶源。实际上,乳企自建牧场模式能否持续有很大争议。从经济视角看,乳企自建的超大型牧场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除了离不开政府的大量补贴,乳企还通过价格“剪刀差”,用压低其他养殖场生鲜乳价格的方法来补贴自建大型牧场。从环境保护和疫病防治角度看,超大规模牧场显然为以上两项目标增加了难度。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补贴大牧场实际上补贴的是大资本,催生了更多雇佣工人,增强了其对资本的人身依附,挤压了自我雇佣的家庭农场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从河北省的情况看,确立适度规模的种养一体化道路,同时也就意味着确立以奶农为主的奶牛养殖业发展体系,不能在二者之间摇摆,至少在中小规模和超大规模的农场扶持政策方面应该是中性的。

(三)提高奶牛养殖者的组织化程度

在引导乳品企业与奶牛养殖场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实行相互参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查处强迫交易的同时,河北省还应致力于提升养殖业者的组织化程度,并给予其进入加工市场的机会。具体讲:首先,鼓励发展真正的奶农合作社。政府应当适时鼓励建设以养殖小区、家庭牧场、规模化养殖场以及现代化超大规模牧场为基础的真正的奶牛合作社,提升合作社为奶农服务的能力。其次,组建独立的奶牛养殖业者协会。奶牛养殖者协会可以承担类似日本综合奶协和指定生产团体的部分功能,除发布信息、提供技术服务、推广和执行养殖规范、质量监督、融资服务等活动外,最重要的是代表养殖业者向乳企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协助政府制定更符合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政府对奶牛养殖的扶持政策可以通过奶牛养殖者协会落实。

(四)排除养殖者(及其组织)进入流通和加工领域的障碍

2019年的《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奶牛养殖向乳制品加工流通全面拓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建设乳品加工厂”。这是非常明确的方向,但是,若要实现,政府必须及时清理《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中不适当的进入壁垒。包括放松对出资人的资产和资本金要求、日加工能力门槛、加工厂之间的空间距离要求等,并为建厂的奶牛养殖者(及其组织)提供过渡期保护。政府还应该实质性启动第三方检测系统的建设,为养殖业者合法进入加工和流通领域创造条件。

(五)培育河北省乳业品牌,增强品牌影响力

首先,通过保障乳品质量安全铸就河北奶业品牌。企业要着力保障奶制品的质量,建立优质的原料奶生产基地,提高原料奶生产标准,建立奶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其次,利用创新手段提升河北奶业品牌。在产品创新方面,不断扩大和丰富产品组合,加强对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逐步开发鲜奶及奶酪、奶油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技术创新方面,形成“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相结合的技术供给模式,打造更多优质的自有核心技术的乳制品。在经营创新方面,可开展本地文化节、展馆等品牌乳企体验活动,提升消费者认同感。再次,加强宣传引导唱响河北奶业品牌。通过电视频道与网络媒体建立乳制品科普服务网络平台,采用专题报道、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向消费者科学客观的传递河北奶业品牌信息。河北奶业协会、河北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等组织要加强河北奶业品牌信息的服务功能建设,定期策划开展奶业品牌宣传活动,成为连接政府、乳企以及消费者的桥梁。

(六)发展巴氏乳产业,为河北奶牛养殖业开拓市场空间

发展巴氏乳,可以为河北省带来两方面的好处:首先,发展巴氏乳可以发挥新鲜优势,建立“新鲜壁垒”,有利于拓展本地生鲜乳的市场空间。由于巴氏乳从离开生产线到运输、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在4℃右的环境中冷藏,而且保质期也只有3-7天,在城市大力推广以“新鲜”著称、适合“地产地消”的巴氏乳,可以对使用进口大包粉生产的“还原乳”和进口液态乳(这种乳一定是超高温灭菌乳)形成有效替代。其次,发展巴氏乳还有助于原料奶与成品奶回归合理比价,拓展乳品市场。巴氏乳投资规模小、加工程度低、品质优良,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优质平价产品。发展巴氏乳有利于中小加工企业发展,有利于促进竞争,打破垄断,恢复牛奶“大众食品”本质,扭转原料奶和成品奶的不合理比价,从保障牛奶销量角度来拓展奶牛养殖业的发展空间。

当前,低温乳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重要机遇,河北省要充分利用自己怀抱京津城市群的优势,迎头赶上,为进一步将河北省打造为奶业强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