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产业发展是个系统问题,体系复杂,涉及产业链各行业层面、市场机制与流通层面等。2020 年我国牛肉供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影响,全年产量较上年小幅增加,消费需求在一季度遇冷后逐步回暖,全年消费需求有所增长,供应偏紧导致牛肉价格上涨;牛肉进口继续增加,2021年国内牛肉需求继续旺盛,供给仍保持偏紧趋势,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一、突出问题 1、“供不应求” 近年来,牛产业一直维持紧平衡的供需格局,牛肉产品供给不足造成价格连年上涨。尽管牛涨价受到非洲猪瘟等多方因素综合影响,但供给不足仍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这种长期供给不足的态势直接导致牛价格步步高升。 2、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相较家禽、生猪等其他畜种,牛规模化养殖水平偏低,综合生产能力不强,规模经营效益未充分显现。2018 年肉牛年出栏50 头以上规模场占比为26%,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升。牛散养占据重要比例,舍饲养殖规模化水平仍处低位,养殖方式和技术手段比较传统,现代化的饲养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3、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资源方面,牧草资源尤其是苜蓿等高蛋白优质牧草供给明显不足;环境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政策对牛养殖带来新压力,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牛产业正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挑战,特别是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牛产业亟需加快绿色升级、转型发展,面临如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发展难题。 当前,牛产业的资源环境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牧区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必然加强草地生态保护,适度减畜和禁牧,这迫使牧区可用的牧草资源供给进一步趋紧;二是我国耕地资源刚性约束下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凸显,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饲料粮和牧草的充分供给难以保障;三是环境保护与永续发展问题长期重要,牛传统养殖方式面临面源污染等诸多挑战。 4、疫情之下,国际风险高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牛生产的影响逐步减弱,但疫情的国际大流行趋势对全球牛产业冲击依然明显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将长期持续存在,疫情对牛产业造成的冲击依然十分显著,疫情持续扩散将进一步抬高牛肉的国际市场风险。图片 二、发展前景 1、中国牛养殖业现状 因为活牛存栏量的恢复,再加上规模化牛场,对农村散养户的带动及影响,活牛存栏量在明年会有明显改观,活牛的供应量就会进一步提高,活牛价格也难以保持高价水平。但是活牛存栏量虽会恢复,却难以恢复到供需平衡的状态,更多的时候会维持在供略少于求的状态,所以预计后年的活牛价格,相比明年会有所下降,但依然会维持在10~15元之间,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且继各地疫情之后,肉类市场开始水涨船高,猪肉供应突然翻倍,牛肉价格也开始稳涨! 2、未来趋势 2020 年我国牛肉供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影响,全年产量较上年小幅增加,消费需求在一季度遇冷后逐步回暖,全年消费需求有所增长,供应偏紧导致牛肉价格上涨,全年牛肉集市均价为84.09 元/kg,同比上涨14.8% ;牛肉进口继续增加,牛肉累计进口为211.83 万t ,同比增加27.7%。预计2021 年国内牛肉需求继续旺盛,供给仍保持偏紧趋势,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三、政策建议 1、多措并举扩大产能,积极调控稳定价格 要推动牛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提升牛产能增长速度。一是要加快推进牛良种选育与推广;二是要做好本土牛良种资源开发,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本土的良种优势;三是要革新牛养殖技术与观念,积极提升牛生产效率。四是增强优质牧草供给能力,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提升天然草原生产力;五是加强对牛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化解牛养殖成本问题;六是实施基础母畜良种扩繁计划,培育一批性能优良的基础母畜。此外,要特别加强市场预测预警工作,积极调控牛肉价格,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2、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养殖体系 在不同的农区、牧区依据地理条件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积极引导牛养殖主体通过改造提升养殖设施等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和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 3、促进农牧循环发展,提升绿色养殖水平 在农牧交错带和农区积极发展农牧结合的牛养殖模式,有效推进农牧业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能量转换,以绿色发展推进牛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种植业与牛养殖业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各种关系和联系,这需要建立农牧结合协作机制来实现二者更好的配合与发展。 4、强化产品安全检疫,拓展牛肉进口渠道 为保障我国牛肉品质安全和充分供给,一方面要在国内严把动物防疫和质量安全关,另一方面要在国外拓展多元化的牛肉进口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