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2021中国奶商指数公布 10亿国人未形成喝奶习惯

发布时间:2021-05-31

5月27日,在6月1日世界牛奶日到来前夕,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发布《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显示:国人2021年奶商指数得分与2020年持平,这其中三个重要一级指标中,公众“喝奶意识”得分均保持在80分以上,但是国人“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仍未及格。


这是中国奶商指数报告连续第四年发布了,今年的报告还首次将调查范围扩展到海外10国,对比发现,我国公众在乳制品消费者上明显存在三大不足。

image.png


1.喝奶意识水平高,但知识和行为水平不及格


奶商(Milk Quotient)的概念于2018年首次提出,用于评价中国人正确认识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反映国民健康素养水平。今年,项目调研继续由零点有数执行,覆盖全国20个城市,以及荷兰、美国、英国、新西兰、日本等10个国家。


胡说有理了解到,奶商指数体系中,包括喝奶意识、喝奶知识、喝奶行为三个一级指标。调查显示,2021奶商指数总体仍呈现“意识水平高,知识和行为水平低”的特点,2018-2021年,公众的喝奶意识得分均保持在80分以上,但喝奶知识和喝奶行为的得分却一直未达到及格水平,分别为55.9分,50.2分。


1622164214750448.png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众喝奶行为的改善,公众每天乳制品摄入量提升了23毫升,譬如有30.7%的公众表示在疫情之后增加了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女性公众增加消费者的比例更高,达到36%。


但调查同时也显示,目前仅有30.5%的公众每天乳制品摄入量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每日摄入300克的标准;与此同时,仅有25.5%的公众坚持每天摄入乳制品,由此推算我国的“牛奶人口”(指坚持每天摄入乳制品的人群)规模约为3.6亿人,也就是说有超过10亿人尚未形成喝奶习惯,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就没养成喝奶的习惯”,其次还有“喝完身体不适”、“乳制品太贵了”等因素。

1622164272191084.png


2.认知误解不少,乳糖不耐受其实也能喝


调查显示,公众其实对于饮奶知识的科普非常重视,他们最想了解乳制品的成分和功能。而这背后也反映了公众平时在饮奶认知上存在误区。


调查显示,有13.7%的公众表示自己有乳糖不耐受问题,由此推算,全国约有1.9亿人可能乳糖不耐受。而这些人群中,有高达65.7%的人群因此就认为自己“不可以喝奶”。


1622164318839619.png

“其实真正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人非常少”,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现身说法表示,他本人就是乳糖不耐受,以前喝牛奶就腹泻,但是喝酸奶就没事,后来自己通过慢慢锻炼改变了这一症状,譬如先吃几口东西再喝10毫升奶、20毫升奶……循序渐进,现在也成功了。




“乳糖不耐受人群并不需要与牛奶一刀两断”,与会专家表示,首先可以选择酸奶、无乳糖/乳糖乳制品、奶酪,可以应用饮食策略来提高对乳制品的耐受性,譬如在一餐中加入60-120毫升牛奶,每天2-3次,持续3周,使肠道逐渐接受含乳糖饮食,可以提高耐受性。


调查还发现,有不少0-3岁孩子家长在认知上也存在一些误解。众所周知,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调查显示,0-3岁孩子中,98%从出生就开始喝母乳,平均喝到13月龄,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4月龄还有一定距离。更重要的是,没有给孩子母乳喂养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58.8%的家长认为配方奶粉比母乳更好。


1622164366487524.png



与会专家表示,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乳制品的需求和摄入量是不同的,7-9月龄的婴儿每天喝奶量应不低于600毫升;10-12月龄每天600毫升;13-24月龄幼儿每天500毫升,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可引入少量鲜奶、酸奶、奶酪。


3.“乳铁蛋白提升免疫力”更被认可,老人奶商却走低


冠疫情推动了公众对营养健康、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的关注度,调查也发现一个可喜的现象,乳制品中的“乳铁蛋白成分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得到了更多公众(37%)的认可,这比2020年提升了7.7个百分点。尤其是0-3岁孩子家长,认知率更高,达到53%。


1622164404222528.png

“牛奶和乳制品中富含优质蛋白,尤其是其中的乳铁蛋白能够促进肠道中铁元素的吸收,也是广谱的抗菌物质”,陈伟表示,乳铁蛋白一般在母乳中含量比较高,也可以通过配方奶粉来补充,乳铁蛋白含量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改善婴幼儿免疫机能、提高抵抗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影响作用。


尽管家长对孩子牛奶提升免疫力关注度提升,0-3岁孩子家长的奶商指数也高于其他受访人群达到66.5分,但是2021年中国奶商指数报告同时显示,老年人的奶商指数却逐年走低,对喝奶的重视程度不足。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较2010年增长约6%,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窦攀表示:“乳制品中含有丰富而易吸收的营养成分与钙质,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在预防骨质疏松和慢性疾病发生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年人更应该重视足量多元摄入乳制品。”




4.调查首次扩展海外10国,我国存在三大明显不足


胡说有理注意到,今年的奶商调查还首次将俄罗斯、德国、荷兰、美国、印度等10个国家纳入其中。对比发现,中国公众在饮奶问题上存在明显三大不足。


1622164438281285.png

首先是中国公众摄入量最低,仅为260毫升,其他国家均在600毫升以上,其中,俄罗斯、德国、荷兰和印度4个国家的每日乳制品摄入量超过了1000毫升。


其次,中国公众的乳制品摄入种类单一,“吃奶”明显不足。公众日常以液态奶为主,奶酪摄入量占比仅为6.4%,是所有调查国家中最低的。其他国家公众的奶酪摄入量占比均在40%以上,欧美国家比例更高。


另外,中国的“牛奶家庭”比例最低。若居住在一起的家人都有乳制品摄入习惯,调查将这类家庭定义为“牛奶家庭”。调查显示,中国的“牛奶家庭”比例为35.7%,与韩国(35.9%)基本持平,略低于日本(40%)。


印度的“牛奶家庭”比例最高,为71.8%;美国、德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牛奶家庭”比例均在60%以上。


5.建立终生不断奶好习惯,《公民健康生活公约》发布


对于此次发布的这份“四年磨一剑”、从意识到行为提升的“成绩单”,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表示高度认可。他强调:在“十四五”开局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要之年,更要关注牛奶及乳制品对国民营养健康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对于报告反映出的问题,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宋昆冈也表示:“2021中国奶商指数反映了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世界乳品消费大国仍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推动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的提升,提升人民的健康素养和营养状况,助力健康中国。”


“饮奶在我国历史悠久,是我们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免疫力、保持健康具有重要价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在会上也呼吁:应着眼于推动饮奶新“食”尚,让乳制品“回归”中国人的膳食搭配;推动多元饮食文化的充分融合的同时,结合中国人口味和身体的特点,研发舌尖上的中国乳品,让中国人爱上牛奶的味道。


事实上,作为推动中国乳业发展的好伙伴和消费者健康的守护者,拥有150年历史的菲仕兰进入中国以来,致力于乳品知识科普,同时积极探索研发更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介绍:“菲仕兰坚持开展奶商指数调查,正是为了快速洞察消费需求的变化,为创新研发提供佐证,生产更多满足中国消费者需要的好产品。”


据了解,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老一小”的健康也一直是菲仕兰关注的重点。通过开展大量的科普教育工作,菲仕兰不仅深入社区,到老年人身边开展科普和义诊活动,为他们送去听得懂的饮奶知识。同时,坚持开展儿童食育,结合儿童智力和行为发展特点,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奶商歌、手指操、情景剧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牛奶知识,并通过孩子辐射到整个家庭,帮助建立良好的饮奶习惯,从而获益终身。

1622164484461670.png

疫情常态化防控促进了公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为健康教育创造了新的契机。在菲仕兰的积极倡导下,与会各方联合发布了《公民健康生活公约》,呼吁公众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勤洗手,戴口罩,爱运动,多喝奶,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共筑免疫力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