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种业兴 奶业兴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7-19

奶业振兴,优质种源是关键。作为奶业生产的根基,奶牛良种直接影响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奶牛品种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则是现代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断整合中央、自治区资金,协调落实金融贷款,重点支持进口奶牛补贴、养殖场改造提升、饲草料收储、种公牛培育、性控冻精配种及乳制品加工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布局和突破,不断提升乳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2002年4月,为推动种业科技创新,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及乳都呼和浩特种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内蒙古自治区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正式发布,内蒙古优然牧业、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乳都多家乳业、牧业企业赫然在列;6月,由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牵头,包含内蒙古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香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中科院动物所在内的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应运而生,通过“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优势互补,“扭成一股绳”,推进奶牛种质种源挖掘育种关键技术、研制奶牛性别控制精液、性别控制胚胎及高端奶牛种业产品应用推广。

这一系列的举措目标只有一个,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满足乳都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种业短板亟待突破

截至2021年末,呼和浩特市奶牛存栏达到31.8万头,牛奶年产量170万吨,居全国各大中城市首位。全市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97%,机械化挤奶率、规模场全混合日粮饲养技术(TMR)普及率均达到100%。

在奶牛良种繁育方面,早在2005年国务院出台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呼和浩特就被列为首批试点地区,为了鼓励奶牛养殖场使用优质性控冻精、奶羊养殖场使用优质冻精进行自繁,加快全市优质奶牛、奶羊自繁速度,呼和浩特市对于使用奶牛优质性控冻精、奶羊优质冻精的养殖场给予补贴,加速了奶牛良种繁育的进程,实现了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和奶农受惠的目标,对呼和浩特市奶牛产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现有国家级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种场1家,扩繁场9家。全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154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种业技术创新方面,呼和浩特市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依托赛科星、优然牧业、富源牧业等公司,建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开展奶牛良种繁育技术攻关,培育国际注册种公牛113头,其中TPI大于2800的2头,处于国内顶级育种水平,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国内权威奶牛DHI检测中心,奶牛生产性能检测能力大幅提升。

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种质资源及繁育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方面,呼和浩特的奶牛种业整体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种业“卡脖子”问题仍需突破。目前呼和浩特市奶业核心种源仍依赖国外,优质奶牛育种能力仍然不足,顶级资源进口受限,自主培育的种牛育种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饲草种业方面短板更是明显,不仅核心创新能力不足,而且优质饲草种植加工配套装备水平较低,苜蓿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优质饲草供需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奶牛种业是奶业产业链的源头和支柱,如何夯实种业发展根基,释放“种经济”的潜力,提升种业在奶业发展上的科技支撑能力,推动“乳都”奶业向产能更强、质量更优、科技更高发展已经刻不容缓。为此,呼和浩特高瞻远瞩,提出了打造包括优质饲草、奶牛冻精和胚胎、良种奶牛输出基地的世界乳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9%以上,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奶牛平均单产达到9吨以上,鲜奶乳脂率达到4.0%以上,乳蛋白率达到3.5%以上;培育“适应北方冬季寒冷气候条件的高产新品种奶山羊,为实现乳都奶业品质提升、良种繁育、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政策补贴强势助力

呼和浩特瞄准“中国乳都”优势,紧贴国家政策、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多措并举推进奶业种业振兴,加强国产奶牛良种培育和自主繁育体系建设,支持国产优质奶牛及遗传资源的推广应用,提高国产奶牛供给保障能力。

购买奶牛补贴方面,凡购买优质奶牛到呼和浩特市饲养的奶牛养殖场都可享受购买优质奶牛补贴,性控胚胎使用方面,自愿使用性控胚胎的奶牛养殖场可享受购买优质奶牛性控胚胎补贴,性控冻精使用方面,自愿使用性控冻精的奶牛养殖场可享受优质性控冻精使用补贴,育种企业奖励方面,支持具有奶牛和乳肉兼用牛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育种企业,与种母牛场开展联合育种。

目前,呼和浩特在奶牛种业发展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奶牛种质资源已具备一定基础,随着育种水平和自繁效率的提升及胚胎移植等技术应用,自繁奶牛供给能力将逐步增强,对进口奶牛的需求也将逐步降低。然而,呼和浩特种业发展的目标不止如此,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要向国内市场输送冻精、胚胎、犊牛等优质种源,并不断通过产业化合作,凭借奶牛胚胎移植、分子育种、基因工程等核心技术助力牧场缩短种质改良周期,加快良种快繁步伐。不久的将来,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将拥有强劲的“自主种质芯片”,从而让奶业发展在“质、速并行”的路上快速前行。

建设国家级现代种源基地

种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补齐种业短板的决定因素,如何让科研成果、市场需求在企业这块集成主板上顺畅对接。畅通这一循环的关键,是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实现科研、金融、基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种优势,把品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此,呼和浩特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现代种源基地的现实目标,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政策,助力乳都乳业种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而推动乳业的高质量发展。

建立全市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核心育种场建设。支持种公牛站与奶牛扩繁场开展联合育种,支持主产旗县区推广使用优质性控冻精和胚胎,加速奶牛扩群增量,培育高产良种奶牛。依托伊利、蒙牛、赛科星等龙头企业,开展优质奶牛品种引进、奶牛品种改良和规范化养殖技术研究,分别在和林格尔县和清水河县建设奶牛良种繁育中心2处,全市建立奶牛良种扩繁场15处,建设相互配套供种体系,提升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水平。

加强育种基地建设。依托赛科星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开展奶牛及奶山羊等奶畜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和种牛遗传评估,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与信息化监督管理,挖掘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保护优良品种。依托内蒙古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全国奶牛育种联盟等平台,以伊利集团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和种牛场、核心育种场为主体,建设国家级奶牛核心育种场,积极参与全国种子公牛和母牛育种体系。完善种牛质量评价制度,构建现代奶牛遗传改良技术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打造优质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

全面推广性能检测。建立由企业牵头、政府监管的奶牛育种养殖大数据平台,扩大参与生产性能测定、全基因组检测奶牛头数,形成能为牧场提供一体化服务的检测中心,实施规范、系统的个体生产性能测定(DHI),获得准确、完整、可靠的生产性能数据记录,通过个体遗传评定和体型鉴定进行良种登记、选种选配等工作。开展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线性体型外貌评分数据分析应用,结合胚胎移植技术和精细化的选种选配服务,重点在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馆探索推广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对后备种牛进行评估和选育,力争把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国家奶牛繁育基地。

加强饲草良种引进培育。实现优良饲草品种保护工程,加强饲草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完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的饲草种质资源库和资源圃建设。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及饲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开展苜蓿、燕麦草等良种登记及种质鉴定,结合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挖掘饲草优良特性和优异基因。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新品种引种试验和驯化,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优质饲草本地化,打造集“技术研究+休闲观光+教学示范”于一体的多功能饲草良种繁育科技产业基地5000余亩,开展饲草品种研究开发,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饲草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实施饲草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在和林县格尔县、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赛罕区、清水河县、武川县等建设优质饲草基地180万亩。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随着呼和浩特奶业振兴战略的持续进行,种业发展将“按下快进键”,推动“乳都”奶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