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新形势下动物防疫体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10-11


摘要:随着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人们对新形势下动物防疫有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和更多样化的需求,使得现有的动物防疫体系越来越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动物防疫体系,创新管理,强化弱项,补齐短板,是降低动物疫病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养殖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乡村振兴;问题;对策

我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动物养殖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布局分散,动物防疫要求很高、责任很重、难度很大。随着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动物防疫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着力构建适应新形势下的现代动物防疫体系,有效防控疫病流行,降低疫病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养殖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对推动现代牧业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意义深远。

1 新形势下动物防疫的定位和认识

1.1 动物防疫关系农民增收

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做好动物防疫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经过几代兽医人的共同努力,过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猪瘟、猪丹毒、牛瘟、牛肺疫、血吸虫病等烈性动物传染病,一旦有效控制或消灭后,便对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尤其近年来,畜牧业经济效益逐步攀升,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成为许多地方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如四川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接近50%,农民出售畜禽产品现金收入占出售全部农产品现金收入的比重已超过60%。

1.2 动物防疫关系人类健康

研究表明,目前有超过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并随着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变异,新型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原来只感染某种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变得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原来只感染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变得可以感染人类,原来毒力较弱的病原微生物变得毒力很强。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SARS、尼帕病、莱姆病、裂谷热、埃博拉出血热、高致病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疫情袭击人类,进一步表明突破种间屏障,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疫病不断增多,风险增大。采取"人病兽防、关口前移"的策略对加强动物防疫,维护人类健康意义重大。

1.3 动物防疫影响经济发展

动物疫病的控制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畜禽产品的充足供给,而且影响到与畜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甚至对整个地方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如2018年8月以来我国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直接导致市场猪肉供应紧缺,价格大幅上涨,不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带来十分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反之,若动物疫病控制得好,畜产品供给销售顺畅,畜牧业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将带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1.4 动物防疫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的防疫实践表明,一个地区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若应急处置不及时果断,措施不力,将对当地畜牧业造成很大冲击。而且每次畜牧业遭受重创后,都将毫无例外地对种植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餐饮业、运输业、旅游业等全链条产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停产停工,收入锐减,进一步引发从业人员失工失业等严重问题,威胁社会和谐稳定。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动物防疫责任不断增大

随着全国农产品大市场格局的形成,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频繁。一方面,为切实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国家在养殖环节对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增多,要求免疫密度和质量双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及动物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防疫监测技术要求增高,与我国现代化高标准的动物防疫体系建立滞后之间的矛盾突出,常常引发动物疫情主动监测难,免疫反应处理落实难,疫情应急处置扑杀补偿兑现难,疫情信息报告规范难等问题,使得重大动物防疫责任不断增大。

2.2 动物防疫经费始终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动物防疫投入力度有所加大,但经费总量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缺口依然较大,而且涵盖的病种依然偏少(主要为国家确定的重大动物疫病,对于其它一些影响较大的重要疫病未予考虑),分配到具体县、乡、村仅能满足日常工作运行需要,如常规监测预警、实验室运行维护、生物安全防护、免疫副反应处理、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冷链体系建设和运行、扑杀补助和无害化处理等经费都难以满足。

2.3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由于国家机构编制的限制,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总体偏少,编制占用、人员借用问题突出,专业人员短缺,多重管理现象突出。如四川的市(州)、县(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6~20个不等,乡镇站编制人员一般3~5个,少的1~2个。同时机构人员编制到岗管理不够严格,一些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或其他重点工作占用编制,或借用人员而导致“不务正业”的情况难以杜绝,使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业务归口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长期存在管理关系不顺和工作职责不明等情况,导致多重领导,甚至以完成乡镇政府安排的非业务工作为主,形成重发展轻防疫的局面。

2.4 工作激励机制缺失

1)基层待遇保障差、人员结构老化,断层现象普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经常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治打交道,不仅工作环境差,身体健康受威胁,社会地位低,而且长期收入低,缺少应有的生活待遇保障。如2016年国家便制定了针对农牧业人员发放“有毒有害津贴”的专门文件,然而一些地方长期推诿扯皮,不主动作为,导致国家给予基层的福利好政策难以兑现落实。同时,许多大专院校的兽医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很多乡镇近10余年未进新人或进人后又迅速离开。当地农村青壮年宁愿选择打工也不愿去干“骟猪”的工作,人员“断层”现象日益严重,后备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2)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矛盾突出,同城同工而不同酬的问题严峻,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据调查,四川省属动物疫病防控专门机构,主要承担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应急处置和监测流调等重要工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目前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已占总人数的66%以上,然而人事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高中级岗位严重不足,导致目前仍有约三分之一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不能按岗定级聘用。同时在薪资收入方面,该单位年人均收入较同级参公单位低3万~5万元,较成都市同类单位年收入低5万~8万元,给许多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带来较大的心理落差,引起人员快速流失。据统计因待遇低这一主要原因,近5年来该单位已陆续离职10余人。

2.5 基层管理机制不畅

按照国办和省级有关部门关于稳定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的文件精神,乡镇畜牧兽医站作为基层动物防疫的核心力量,明确要求“三权归县”。然而据四川2021年6月的统计发现,全省没有基层畜牧兽医站的乡镇占4.37%,“三权归县”管理的占21.31%,归乡镇管理的占68.31%,县和乡(镇)共管的占6.01%。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要求未得到真正落实,使得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制出现多样化的现状,各地动物防疫工作落实程度参差不齐,防疫效果大打折扣。

3 对策与建议

3.1 着力动物防疫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

动物防疫是社会公共性和公益性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始终把动物防疫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将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纳入专项财政预算。大幅提高各级动物防疫人员收入和福利待遇,配齐现代化动物防疫设施设备(如符合高等级生物安全的防疫应急及监测采样专用车辆等),足量储备防疫应急物资,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冷链体系,切实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资金长期充足,提升动物防疫人员地位,增强动物防疫工作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2 着力高标准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

创新“云防疫”“AI防疫”和“移动兽医”等高标准、现代化动物防疫手段,完善各级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推进兽医实验室考核认证工作。原则上省级兽医实验室建成全省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防控应急指挥中心,达到P3级实验室要求,具备重大动物疫病和外来病防治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的能力;地市级实验室建成地方动物疫病监测诊断区域中心,达到P2实验室要求,具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和低致病性病原学检测能力;县(市、区)级实验室建成服务当地临床诊疗的快速检测高水平专业机构,达到P1实验室要求,具备血清学和低致病性病原学检测及动物疫病临床诊断能力。同时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30%的编制,配齐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各地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少于70%,且专业技术人员均应要求取得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

3.3 着力稳定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

1)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设置县级动物防疫机构和派出机构(如几个小乡镇设置片区畜牧兽医站或较大乡镇设置独立畜牧兽医站等),尽量落实“三权归县”,或者全面理顺乡镇管理体制,严格把守进人关口,始终确保各地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0%的比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国家执业助理兽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要始终做到防疫机构“线不断”,队伍人员“心不散”。

2)督促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落实属地管理和业主防疫主体责任,保证基层防疫统一指挥调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如兽医协会、学会等)、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和网络共享防疫等社会化服务新功能和新手段,创新村级动物防疫模式,全面推进“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有偿服务”等多元化防疫新格局,着力解决防疫工作最后一百米难题。

3.4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防疫管理新机制

明确动物防疫公共性、公益性职能边界,剥离动物防疫市场化技术、产品和服务。贯彻“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构建“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建立完善“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动物防疫机构或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技术特长,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能力,增强动物防疫事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