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活力足势头旺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11-25

受健康生活理念的影响,近年来牛肉等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在国人饮食中的份额显著增加,业内预测,未来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有望继续增长。许多地区瞄准肉牛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不断调整乡村产业结构,通过加强良种繁育、发展规模化养殖、拓展精深加工产业链等举措,将肉牛产业打造成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

鼓足“牛气”育良种

优质的种群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但受农耕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肉牛育种起步较晚,且自有品种的开发利用率较低,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市场消费需求。近年来,在政府部门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下、科研成果的突破和应用普及下以及企业的创新发展下,我国肉牛产业逐渐打破了品种桎梏,形成了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

“萝卜角,升子嘴,枣红色,柱子腿,四蹄不露,两头齐,这就是咱早胜牛最大的特点。”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永正镇陇东早胜牛良种繁育基地,有许多毛色光亮、体态丰盈的早胜牛,总经理鲁康康介绍道,这里的种牛采用听音乐、睡软床、饮温水、做按摩、吃熟食、勤体检的“六星级”方法养殖,保护牛的瘤胃健康,预防牛发生疾病。

正宁县是我国著名的肉牛品种早胜牛的主产区,也是甘肃省特色肉牛产业重要的基地县,境内气候宜人、水草丰茂,肉牛养殖条件得天独厚,也十分重视肉牛种业的保护。

“早胜牛是我国肉牛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耐粗饲、脂肪沉积丰富、肉质优良等特性,是发展高端肉牛产业的重要基础母牛品种。”庆阳市农科院副院长李世恩介绍,为保护早胜牛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庆阳市农科院采用国内外先进实验仪器、设备,由全国知名专家教授带队,在早胜牛提纯复壮、保种育种等方面做更深层次的研究。目前,早胜牛冻精、胚胎移植项目正在进行中,已制作早胜牛冷冻胚胎200多枚,为该市种业振兴、种源自主可控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与正宁县的早胜牛一样,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以下简称“科左后旗”)养殖的西门塔尔牛也十分有名。近年来,科左后旗一直在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上下功夫,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不动摇,坚持牛冷配方式不松动,加快肉牛新品种培育,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对比我国和其他肉牛生产国的生产数据,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我国肉牛的体重太低。2021年起,科左后旗开展良种母牛系谱登记试点工作,建立良种母牛电子档案,同时强化面向广大农牧民的政策宣传引导,鼓励养殖户引进良种母牛,扩大优质母牛存栏规模。牧民布和白乙、薛建民等饲养的高品质西门塔尔繁育母牛体重最高达2300斤,价格最高达20万元,有47天犊牛卖出4万元的销售记录。今年,该旗采用能繁母牛高繁殖模式,应用精料补饲、母犊分饲等养殖实用技术,实现能繁母牛一年一犊。

使出“牛劲”补链条

“玉米种植+肉牛饲养+肉类加工+产品销售”串起了一条完整的肉牛循环产业链,在吉林省,这条产业“金链”还在不断拉长。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74.8万头,同比增长12%,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比全国平均增幅高7.2个百分点。

作为全国优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每年秸秆产量高达4000多万吨,面对秸秆焚烧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当地巧妙地将秸秆饲料化,从而推动肉牛产业迅猛发展。吉林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还被国家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优秀项目。

同时,吉林省建设了一批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引进培育了一批屠宰加工企业,拓展肉牛精深加工产业链,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吉林省推进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1个,万头以上牛场19个;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项目11个;全省牛肉产量达到32万吨,同比增长8.4%,高出全国平均增幅4.8个百分点。

当前,吉林省内抓消费提升,外抓市场开拓,制定出台“吉牛”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以强品牌、扩市场、提销量。目前,吉林皓月、桦牛、犇福牛肉等3个品牌已在业内崭露头角。皓月品牌在全国有7000多家专卖店,前三季度营销额达86.33亿元,同比增长26%。

今年前三季度,吉林省肉牛养殖业产值预计达448亿元,占全省畜牧养殖业总产值44%,占全省农业总产值32%,吉林省已然成长为肉牛产业的“新势力”代表。

业内人士指出,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构筑我国肉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便于统筹管理;对农户而言,全产业链发展提升了肉牛收购价格,建立了品牌可信度,形成订单农业,减少了生产风险。围绕全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深度布局是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干“牛事”同富裕

江古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的一个小镇,每年盛夏时节,郁郁葱葱的玉米都会在群山间迎风摇曳,但这并不是粗放的传统玉米种植,而是村民们为肉牛专门种植的口粮——青贮玉米。

江古镇白果村村民蔡文真今年60岁,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和儿媳在家带孙子。她家里种植青贮玉米卖给养殖场,一年有1万元收入;农闲时,在养殖场打零工或收割青贮玉米一天80元,一年还能增收5000元左右。“可惜家里地少,村里有的人家种青贮玉米就能种出几万块。”蔡文真说,60岁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照顾家庭,她很满意。

镇远县以肉牛产业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劳动力群体“量身打造”营收方式:无劳动力的通过土地流转,以“合作社+公司”的形式实现土地转租营收;弱劳动力在合作社做力所能及的事,获得工资收入;有劳动力且有养殖意愿的,与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喂养配种成功的母牛和产下的牛犊,付出饲料成本和圈舍,最后养殖场以市场价格回收肉牛,帮助农户增收。目前,镇远县肉牛养殖产业带动300多户农户示范种植青贮玉米4500亩,示范种植黑麦草、高丹草、甜高粱等牧草约1750亩,发展了大中小型养牛公司及合作社20余家,户均增收2.5万元。

与镇远县一样,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双江县”)也通过肉牛养殖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在沙河乡忙开村那落山一组唐兴平家的肉牛养殖场,宽敞的牛舍内,一头头肉牛毛色发亮,膘肥体壮,养殖户唐兴平边忙着添加草料边说:“今年卖了20多头了,目前价格是35元左右一公斤,目前还养着20多头。”近年来,随着肉牛的行情越来越好,唐兴平陆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实现了收入翻番。

不止在双江县,在全国像唐兴平这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肉牛养殖,在小康致富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