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我国饲料加工科技创新的短板分析与“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

栏目:饲料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导读:科技创新贯穿于饲料工业发展的全过程,每一项重要创新或新发现对饲料工业发展都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年代,重要的是自主创新,没有自主创新就不能建成具有特色的饲料工业强国。本期河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会长王卫国老师,对目前我国饲料加工科技创新的短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十四五”期间饲料加工科技发展规划提出措施建议,以期为饲料和动物营养学业界同仁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饲料工业是包括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加工业、专用饲料原料生产企业、专业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饲料加工装备制造企业、饲料贸易企业、饲料专业研究院所、饲料专业人才培养院校、饲料质量检测机构以及饲料行业管理机构等的一个大行业。饲料工业是动物性食品产业链中前承种植业、粮油加工业,后接动物养殖业的重要一环,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供给的基础产业。我国饲料工业从1978年起步发展,到2011年成为全球第一饲料生产大国并保持至今。2019年虽然经历非洲猪瘟疫情打击,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依然达2.289亿吨,其中,配合饲料2.10亿吨,浓缩饲料0.124亿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542.6万吨。全国饲料工业总产值8 088.1亿元。饲料加工厂10 000余家。“十三五”期间,我国在饲料科技创新、饲料资源高效利用、饲料工业的规模化、自动化、规范化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不断提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是最重要的推动力。当前,我国将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这也将是我国饲料工业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由饲料生产大国向饲料生产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实现新时代我国饲料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必须对目前我国饲料科技创新的短板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十四五”期间补上这些短板的措施建议,供政府、行业、企业决策参考。

1、我国饲料工业科技创新的短板分析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我国在饲料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与数据库建设、饲料添加剂功效研究、优质蛋白原料替代(如鱼粉、鱼油替代)、豆粕替代、抗生素替代添加剂技术、水产动物营养需要量研究、地方品种畜禽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发酵饲料原料与产品生产技术等都取得了众多成果。在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发表了许多高水平论文。在饲料加工装备方面研发出了许多达国际先进水平的新设备、新的自动控制系统和工厂管理系统,并逐步扩大国际市场出口份额,发明专利数量不断增加。如,锤筛间隙的连续调整技术、锤片打击端面开刃的专利技术;双面开槽呈孔的粉碎机筛片和凹面型式的筛片技术;新型多头粉碎锤头,带风道和扰流板的新型粉碎盘,立式喂料器的新型超微粉碎机;直径170~180 cm的大型立式超微粉碎机;超微粉碎加工过程中自动调节产品粒度的装置及其方法;又如高剪切型桨叶调质器,零机头废料调质器,带抛料板的改进型长程双轴桨叶调质器,带清理刷和烘干箱的调质器,旋转式不停机换模膨化机等。在发酵饲料生产装备发明的例子如先好氧后厌氧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系统;先好氧后兼氧的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系统;带蒸煮发酵的生物饲料添加剂生产系统;平床式发酵机;矩形槽式发酵床;圆形发酵机;圆形发酵塔等[5]。这些生产装备可实现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量,自动进料、自动出料的连续化生产,可以满足不同固态发酵形式的生产要求,处理量可达100~300 t/d。在饲料加工新工艺技术发明方面的典型例子如教槽料、乳猪料的超微粉碎加工技术,软颗粒乳猪饲料生产技术,大料长时间调质+均质+低温制粒技术等。此外,在饲料加工的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如部分饲料原料和产品的热物理特性与影响规律,部分饲料原料的加工特性、功能特性与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许多大型饲料企业集团都成立了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研究所,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显著增强了这些企业的科技和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但是,理性客观地分析,我国饲料工业的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丰硕,但涉及饲料加工工程的饲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很少,研究力量弱,这导致因饲料在加工中不同物质分子结构与功效变化机理不清楚,使饲料加工中精准加工、资源高效利用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②新型饲料原料、新型饲料添加剂、优质蛋白替代物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不足,表明工程化创新能力弱;

③饲料企业普遍对饲料产品新配方的研发很重视,研究力量相对较强,常由博士、硕士学位等人员组成,但对饲料的精准加工、增值、增效、节能降耗等技术研发重视不够,研发成果少,且研究人员中少有硕士及以上的研究人员;

④我国的饲料机械新产品研究成果丰硕,制造质量有很大提升,但原创性的关键性技术或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成果少。另外,对于新型饲料机械的产业化应用的系统和科学的研究较缺乏,导致不能指导用户科学、高效地使用这些产品,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这表明国内饲料机械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还有明显的短板,不能充分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⑤“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从政府层面而言,我国对饲料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饲料加工基础研究方面的科研立项、科技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农业部设立的产业科研体系中没有将饲料加工科技列入产业体系内,也未设立这方面的体系岗位专家,而从饲料企业集团在这方的投入也不足;


⑥从为饲料工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或智力资源的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来说,有90多所农业院校招收动物科学专业(农学),50多所院校招收水产养殖专业(农学),但没有一所院校培养饲料工程类本科专业人才,仅河南工业大学和武汉轻工大学在动物科学专业中培养少量饲料工程方向的本科生,这对于拥有10 000余家饲料加工企业的具有极强工业属性的饲料工业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饲料工程类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数量更是屈指可数[11],由于专业人才培养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饲料工程类技术人才奇缺,从而严重影响了饲料工程科技的创新研发能力和发展动能,影响了饲料工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⑦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科学、高效运行与技术持续改进需要大量饲料加工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工匠,这些人才需要由有关职业院校设立对口专业来培养。我国有众多的农业、工业职业技术院校,但目前没有一所学校为饲料加工企业培养专业对口的职业技能人才,这严重影响了广大饲料加工企业从事生产岗位的员工素质,也严重影响力饲料加工企业整体操作、运营管理、生产技术改进、创新能力的提高。上述这些短板如不能在“十四五”期间得到补足或明显改善,将严重影响我国饲料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新旧动能的转换将无法预期实现。因此必须在“十四五”期间科学规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补足这些短板。

2、对我国“十四五”饲料加工科技发展规划的建议

2.1 加强饲料加工科技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饲料加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决定未来应用研究水平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应组织立项,对影响饲料加工科技水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如饲料原料组分的主要物质分子构效关系、理化特性及在不同饲料加工中的变化规律研究;环境敏感型饲料添加剂的稳定化与高效吸收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饲料原料与混合料在加工中的流变学特性与调控机制等;为加强饲料加工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建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动物科学与水产养殖的项目类别中增加饲料加工基础研究项目选题类别,保证每年有一定的项目和经费投入。另外在国家、行业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也应适时列入此类课题或将该类内容列入与饲料、食品有关的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中。

2.2 提升应用型饲料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创新能力

应用型饲料科技成果只有真正实现了工程化、产业化并被市场接受而产生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才能算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才能实质性地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而提升饲料科技工程化、产业化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实施产学研结合,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因此,建议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对这些联合研发平台建立、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的支持和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同时应加强对联合研发平台的项目运行管理,审计、监督,特别是项目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实际效果的考核,坚决实行优胜劣汰。逐步培育出众多具有将饲料科技创新项目高效转化可工程化、产业化应用成果能力的技术创新中心,有力增强我国饲料和饲料机械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3 加强对饲料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支持

“十四五”期间,应加强对饲料精准加工、增值、增效、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等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支持和经费投入,增强饲料工业转型升级动能。新时代,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要贯彻“创新”、“绿色”、“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精准加工就是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增值、增效就是通过科学加工使提升饲料营养和饲养功效,创造更大价值;饲料加工企业的节能、降耗、环保、安全技术创新也都是饲料工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科技创新方向。因此这类项目未来应给重视。

2.4 加强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饲料加工装备创新项目的支持

饲料加工装备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是饲料工业饲料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到饲料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虽然我国饲料机械产品的制造水平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饲料加工主要设备的重要原创性技术成果并不多。因此,为了提升我国饲料加工装备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相关科技人员和企业发明创造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饲料加工装备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包括项目立项、经费支持、创新产品减免税收等政策。

2.5 在农业农村部产业创新体系中增加饲料加工产业体系专家岗位,培养饲料工业科技创新人才

饲料工业是隶属于农业农村部管理的行业。为实现饲料工业的创新驱动战略,“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应在现有的产业创新体系中加入饲料工业创新体系和专家岗位,补足这方面的科技创新短板,培养饲料工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队伍。

2.6 应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增设“饲料工程”(工学)本科专业和相应的研究生专业,培养急需专业人才

“十四五”期间,应由饲料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学会及有关高校联合,推动在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增设“饲料工程”(工学)本科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增设饲料工程类的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点,彻底解决饲料工业缺乏饲料工程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问题,补足短板,为“十四五”及以后的饲料工程科技的创新和发展动能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

2.7 应推动在我国职业教育学院和技师学院增设“饲料加工工”类专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工匠

“十四五”期间及以后,饲料加工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技术在饲料的普遍应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如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级别的饲料加工工。为弥补饲料工业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空白,确保饲料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需人力资源,必须由饲料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院校、行业协会、学会等立即联合推动在我国职业教育学院和技师学院增设“饲料加工工”类专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和行业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