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用高质量绿色发展推进畜牧业碳达峰和碳中和

栏目: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1-04-14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未来,畜牧业在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将逐步由数量增长转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并重的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

健全体制促进发展

以畜产品质量监测、可追溯系统建设、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无害化处理等为代表的多种行动和措施成为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同时,我国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重大动物疫情监管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畜产品安全标准、检测认证、技术推广、执法监管和信息体系建设等配套措施逐步成型,促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降低,有效保障了居民安全健康的畜产品消费需求。

据了解,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约为40亿吨,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万吨,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之一。为加快推进我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文件,重点支持200个以上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法、禁养限养条例等,倒逼养殖场加大畜禽粪污治理力度。2019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3.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绿色生态型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因地制宜配置其他相关产业,形成高效且无污染的生产体系,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结合。随着绿色生态型畜牧业受到持续关注,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尤其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畜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在牧区,生态补偿机制、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等成为牧区绿色生态型畜牧业发展的支撑;在农区,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代表的农区绿色生态型畜牧业取得积极发展,促使农牧业充分耦合、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明显改善。

多种模式共同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畜牧产业遍布全国,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发展了多种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

集约化经营模式主要适用于都市圈或东部发达地带,通过技术集约、资金集约等方式推动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以集约经营引领现代畜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主要内容是加大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相关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关键领域的科技研发,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性的技术制约,尤其是在养殖环保科技领域做出新突破;继续巩固和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密切生产与研发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资金支持力度,保障集约化经营的资金需求;关注畜禽养殖卫生防疫,建立可追溯的动物养殖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主要应用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农牧结合的作用机制体现为农牧系统养分循环利用,即把种植业生产的粮食、饲草等资源投入畜牧业生产系统,然后畜牧业所产生的粪污等废弃物经加工处理返回到种植业系统,从而实现二者要素双向流动。农牧结合具有广泛的发展实践,秸秆过腹还田、稻田养鸭、稻-草-鹅、青贮玉米-奶牛、牧区放牧-农区育肥和猪-沼-果(茶)等。模式的核心是提升粮草作物及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畜禽粪污集中排放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粪污还田可以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升土壤生产力,提高固碳能力。

划区轮牧是在牧区应用的绿色畜牧业发展模式,是以草定畜确定适宜的放牧规模,进行具体的牧区放牧单元划分,根据牧草生长能力在不同放牧单元轮流放牧的发展模式。划区轮牧主要根据草原生产力和放牧畜群的需要,把放牧场划分为若干分区,规定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分区放牧时间进行分期分区放牧。划区轮牧绿色发展模式可以提升草地饲草生产潜力,促进饲草生产的稳定供给;提高饲草产品质量,进一步保证畜禽生产效率提升;有利于维护饲草品种多样性,保持草地生态稳定性;减少寄生虫传播感染概率,利于畜禽健康养殖和品质提升;分散畜禽粪污排泄,降低区域土壤污染风险,提升草地固碳能力。

综合治理生态发展模式主要应用于生态脆弱区和畜禽养殖吸纳能力有限的区域,是指对整个畜牧业生产系统及其生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实现畜禽养殖生态保护与生产增长协调发展的绿色发展模式。综合治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环境整治,通过对水体、土壤开展环境修复从而恢复其生态功能;资源整合,重新整合区域各项资源条件,优化资源与畜禽养殖的匹配关系;养殖监管,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友好行为的政策与法律约束。模式实施内容主要是开展畜禽养殖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优化养殖审批评价机制,实施养殖技术专业培训与扶持,完善畜禽养殖环境约束的制度框架,推广生态养殖的具体模式。

多方发力全面发展

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将围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首先,围绕高质量,提升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探索高效发展模式,并进行有效的示范推广,带动畜牧养殖主体提升养殖水平,达到低污染、减排,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其次,科学跟踪测算畜牧业碳排放,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路径规划。通过对近年来畜牧业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并结合畜牧业未来发展情况,模拟未来碳排放趋势,结合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制定“十四五”及未来畜牧业发展长远规划。重视畜牧业高效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研发,规范绿色低碳畜牧业的相关技术标准,科学指导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设立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专项基金,整合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推进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资金支持,解决粪污治理成本高、资金需求大等突出问题。

第三,促进畜牧业与可再生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畜禽产业相关的秸秆、畜禽粪便等,促进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抵扣畜牧业碳排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