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

栏目: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1-08-24

规模化牛羊养殖有数量大、成本高等特点,需要对牛羊进行系统管理,如果一旦发生疫病,容易造成群发性感染,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控制疫病的发生,减少牛羊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是养殖场的首要任务。

1 牛羊养殖疫病防控的概念

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根据意思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个是牛羊养殖场,一个是疫病防控。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的牛羊数量多、规模大,单一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需要对牛羊进行系统管理,同时要制定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否则一旦个别牛羊出现问题,就会引起群发性感染,影响牛羊的健康,如果疫情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将会造成大批牛羊死亡,影响经济效益。所以,一定要根据牛羊疫病防控的要求,对牛羊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

2 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不足

目前对动物进行疾病防疫的相关负责部门大都重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和春秋防免疫,而对于牛羊病综合防治的重视度不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尤其是牛羊病诊断检测试剂极为稀缺,导致基层牛羊的疾病预防与诊疗工作难以取得突破。

2.2 疫病防控技术水平不足

近年来,随着牛羊经济效益的持续攀升,盲目建场投资养牛羊业的事情层出不穷。由于经营者本身经验不足,加上盲目选择,没有对养殖行业进行深入了解,疫病防控技术没有进行适应性地跟进,意识不强,在管理方面,没有配备专业兽医,牛羊出现疫病时未做出正确诊断前胡乱用药,导致牛羊病卫生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疾病不但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增大药费开支。另外,免疫技术有待提升,比如接种的途径错误、接种的方式不当等,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3 规模化牛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

3.1 口蹄疫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发于牛羊口腔、蹄子、乳房等部位。会出现溃疡及水泡等情况,牛羊会出现食欲不佳、精神消沉、走路不稳,部分牛羊会出现蹄壳脱落,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春秋两季的发病率最高。

3.2 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存在于牛羊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当牛羊的生存环境变得寒冷、拥挤、不通风会导致牛羊免疫力下降,可自行发病。牛羊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呼吸困难等,本病多为散发性,绵羊的发病率极高。

3.3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传染导致的细菌性疾病,属于人畜都会传染的疾病,该菌的生存能力极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一个月,在寒冷处和胎儿体内可以存活半年。母牛羊患上此病会导致流产或生殖器官感染发炎。公牛羊患上此病会出现睾丸炎症、睾丸肿大等。布氏杆菌病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觉察,后期症状表现为精神消沉、食欲不佳、起卧不安等。此病的传染性极强,健康牛羊接触了感染牛羊的唾液、体液等都可引发感染,另外,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3.4 结核病

这类细菌性疾病大多是因为牛羊场环境差、棚内空气不流通、棚内没有定期消毒导致分歧杆菌滋生感染。牛羊一般会出现结核性结节肿芽,或者出现结缔增生或钙化病灶。此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不易诊断,牛羊的肺、肠胃、淋巴及乳房等部位容易感染。如果牛羊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容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等并发症的发生。

3.5 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是牛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寄生虫类型有蛔虫、肝片吸血虫、螨虫、蜱等。牛羊在感染寄生虫病初期没有明显反应,但是如果长期没有对牛羊进行驱虫,寄生虫会过度繁衍,导致牛羊营养不良,日渐消瘦。另外,体外寄生虫病携带病菌,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对牛羊的生长非常不利。

3.6 其他常见疾病

以上几种是比较常见且危害极大的疾病,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疾病,如犊牛大肠杆菌病、包虫病、牛羊破伤风、羊肠毒血症、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免疫力低的牛羊容易引发感染,牛羊疾病的发生具有反复性、区域性、传播性等特点,平时需要注意牛羊的养殖环境是否通风、干净,并做好消毒杀菌。

4 牛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

4.1 合理选址

由于是规模化养殖牛羊数量多,牛羊的排泄物也多,异味重,在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区,降低养殖场对居民的影响。另外工厂在生产加工时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对牛羊的生长不利,影响肉的品质,在选址时尽量远离工厂。养殖场尽量建在空阔、干燥、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利于牛羊的生长。选址时还要考虑交通问题,由于养殖场的物资供给数量庞大,尽量考虑交通便利的主干线附近,不仅方便饲料运输,还方便牛羊出售时的运输。

4.2 完善防疫制度

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工作,需要从牛羊的生活环境、选种、饲养、生产、养殖人员的专业培训、养殖场消毒和牛羊排放物管理等方面入手,才能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完善养殖场的防疫制度,由兽医人员负责监督养殖场中的工作人员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 ,加强疫病防控意识,减少牛羊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将防疫制度贯穿到每一管理环节中,防止疫病发生。

4.3 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投入一定的资金补贴,完善防疫基础设备设施,确保生产环境安全,也是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术推广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养殖场要高度重视消毒设施、粪污处理措施、病畜隔离治疗措施、疫苗保管设施等,结合养殖场容易出现的病菌感染制定针对性地防控方案,减少牛羊疾病感染。

4.4 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

牛羊的活动范围过小,不利于牛羊的生长,同时容易粪便堆积,滋生细菌,加强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控细菌病免疫标准。扩大牛羊的活动范围,保持空气流通,严格把控养殖场的温度和湿度情况。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感冒和肠胃不适等消化疾病,衍变为细菌性疾病。对于散养的养殖户要定期检查周边草场是否符合喂养的标准,是否存在传染性细菌,防止野生动物交叉感染。

4.5 定期注射疫苗

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生物体对病原的辨认和防御功能,降低牛、羊易感性。规模化牛羊养殖场的疫苗免疫接种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接种后不可能马上产生免疫,有时间性,所以要根据传染疾病的流行季节,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二是科学免疫:疫苗的接种主要通过肌肉注射、滴鼻接种等,在疫苗接种时需注意:在疫苗选择时生产厂家是否正规,注射前检查疫苗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有破损。疫苗的使用剂量要根据牛羊的体重进行计算。三是如果牛羊本身出现了健康问题,要停止疫苗接种,一些母源抗体会严重影响抗体的滴度,抑制抗体产生。应加强监测某些传染病中的母源抗体,再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免疫时间。

4.6 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消毒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对牛羊舍进行消毒,春季和秋季适应细菌生长是疫病发生的高峰期,消毒工作要彻底,至少各进行1次,非硬化地面的场舍一般采取喷洒消毒,利于消毒液渗透,渗透至地面3厘米最佳。

养殖场内使用的所有工具都要定期消毒,每月至少消毒1次。

对养殖场的流动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防止外界人员及车辆带入杂菌,发生疾病传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需注意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消毒药品,同时要明确消毒药品的消毒性质。

4.7 牛羊出栏后的后续补栏处理

补栏就是将空置的牛羊舍放入新的牛羊进行饲养。补栏牛羊的来源选择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直接购买,另一种是自家养殖场选入,一般而言,从自家养殖场选入的方式更加妥当。由于市场购入的牛羊来源不明,疾病又具有一定的潜伏期,短时间内无法确定牛羊的身体状况,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购买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观察才能混群,在进行混群前还需对外来牛羊进行疫苗接种,混群后可能出现外来牛羊不合群的问题,增加了成本预算。因此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自家养殖场选入最佳。

4.8 对牛羊定期驱虫

寄生虫病是发生在动物身上的常见疾病之一,部分寄生虫本身携带有病菌,寄生在牛羊身体上容易形成交叉感染,另外牛羊与寄生虫本身是寄主关系,会以牛羊血液为食,导致牛羊体型消瘦、毛质下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牛羊的死亡。牛羊体内存在寄生虫是普遍现象,要定期对牛羊进行驱虫,无特殊情况,在春秋季两季各驱虫一次,针对特殊情况如母牛在产前15天和产后30天要进行2次驱虫,犊牛断奶前要进行一次驱虫。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规模化的牛羊养殖场中,需对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情况,对疫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并掌握相应的常用技术,减少疫病的传染,减低牛羊的死亡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完善养殖场的基础设备设施,加强养殖场规范化建设,为牛羊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定期注射疫苗并加强疫苗药物的研究,提高牛羊对细菌性疾病的抵抗力,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和牛羊出栏后的后续补栏工作,并定期对牛羊进行驱虫处理,从而提升养殖质量,减少牛羊疫病发病率,保障经济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