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从营养和舒适度角度控制奶牛产后代谢病

栏目: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1-11-04

 奶牛围产期通常是指产前21天~产后21天。围产期对奶牛生产性能及健康至关重要,围产期管理的好,奶牛采食量提高,会进一步提升泌乳高峰产量和整个胎次产量;反之,若围产期管理不好,到泌乳阶段再去管理,事倍功半。

  01科学计算在胎天数 做好围产期“四个全面”工作

  目前,很多牧场将奶牛在胎天数按照280 天计算,但是实际过程不一定是280天,在胎天数取决于奶牛品种、环境、犊牛性别等因素。

  笔者2018年调研发现,内蒙古、辽宁、甘肃、河北、黑龙江等地区奶牛实际在胎天数平均值为275天左右,而河南、安徽、福建、湖北、江苏等地区由于热应激的影响,奶牛6—7月在胎天数会减少5~10天。

  若此时奶牛实际在胎天数按照280天计算,会导致奶牛转入围产舍的时间缩短,进而影响产奶量。

  因此,各牧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热应激地区应提前5~10天将奶牛转入围产牛舍,以保证围产期时间。

  围产期有两个节点免疫力最低:刚产完犊牛和刚干奶时。

  能量平衡、血液中的酮体和游离脂肪酸、钙的代谢、糖皮质激素、应激等因素均可影响免疫力。

  营养、环境和管理也都可以影响奶牛的免疫力,很多胎衣不下是免疫力降低导致的,国外有研究报道胎衣不下的奶牛中性粒细胞的驱化性降低。

  围产期锌的水平会降低到临近缺乏的状态,所以围产期建议适量补充锌、铜、锰和硒等微量元素,必要的时候可部分添加有机微量元素,此时的效果比泌乳期好,有更高的性价比。

  围产期的结果一半取决于营养,一半取决于管理,期间要遵守“四个全面”原则:全面饲养管理、全面减少所有应激(不仅是热应激,包括调群应激等)、全面提高奶牛舒适度、全面提升奶牛免疫力,具体可通过科学配比日粮营养和提升奶牛舒适度实现。

  02科学配比日粮营养 预防奶牛产后代谢病

  奶牛产后的产奶量与采食量成正比,而产后的采食量与产前采食量呈正相关的关系。

  采食量的提高能够降低酮病风险,提升产奶量和泌乳高峰,降低配种体重损失,缩短排卵时间。

  众所周知,奶牛卵细胞发育的整个过程都会经历能量负平衡,其程度越轻,持续时间越短,越有利于卵细胞发育,配种成率越高。

  但是若产后采食量过低,掉膘严重,失重较多,就会产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影响卵的发育,进而影响配种。

  因此,提升采食量是奶牛产后最重要的目标。

  但是产后采食量提升的前提是奶牛的自身健康,所摄入的日粮能够正常消化、吸收,因此,一定要严格预防产后代谢病的发病率,重点关注低血钙和酮病。

  这两种疾病都是由于血液中的指标异常导致,可进而导致真胃移位、胎衣不下等现象和子宫内膜炎、繁殖问题、瘤胃迟缓、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良好的干奶期、围产期的日粮搭配及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酮病和低血钙,包括亚临床的。

  03低血钙

  奶牛血液中的钙含量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奶牛早期产奶量和健康的关键因素。

  奶牛血液中的钙分为离子钙(iCa)、螯合钙(nCa)、总钙(TCa)3 种,正常范围见表1。

表1 奶牛血液中的钙含量的正常范围

微信图片_20211104103504.jpg

  血清iCa浓度低于1.05 mmol/L的奶牛,但没有出现卧地不起的临床症状,称为亚临床型低血钙牛。

  钙是神经传导的介质,很多牧场通过奶牛瘫痪判断奶牛低血钙,但其实低血钙对奶牛子宫的影响更早且更严重,瘫痪奶牛一定会出现胎衣不下的症状。

  此外,低血钙还会影响平滑肌,一是影响瘤胃平滑肌,降低瘤胃消化功能进而影响采食量,降低产奶量,甚至导致酮病的发生;二是影响子宫平滑肌,导致胎衣不下、子宫炎等,甚至影响生殖能力。

  因此,牧场对低血钙一定要足够重视。

  某牧场发现该牧场犊牛出现奶牛腕关节增生变性、软弱无力、严重变性、两前肢系部直立等诸多问题,犊牛留养率仅为30%~50%,大多数犊牛无法留养而被淘汰,但却一直找不出原因所在。

  于是笔者重点检测了该牧场新产牛血液中的钙含量,结果显示,该牧场干奶牛、围产牛、新产牛的iCa均低于正常范围,99%的奶牛为亚临床型低血钙;干奶牛、围产牛Tca均在正常范围,但新产牛TCa100%低于正常范围,因此,低血钙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

  有数据显示,每1头瘫痪的奶牛背后有10-15头亚临床型低血钙牛,假如某牧场临床瘫痪达到4%,则亚临床型低血钙牛高达60%,且血清中的iCa低于一定值的奶牛靠补钙也无济于事!

  很多牧场管理者凭主观意识去养牛,认为产后瘫痪就是缺钙,一味地补钙,但很多时候单纯的补钙并不能解决问题,饲养管理需要科学合理,不能单凭想象和经验。

  除缺钙以外,造成钙吸收差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如磷、钾对钙的影响,钾是偏碱性,可降低甲状旁腺素的功能,从而导致低血钙。

  很多燕麦草往往钾的含量过高,因此,围产期推荐使用低钾的燕麦草,围产期燕麦草并不仅仅关注营养价值高或者适口性好,而是更要关注其中钾的含量。

  预防低血钙要从营养上和管理上双管齐下,增强肠道吸收钙的能力、增加骨钙的重吸收、降低钙尿的排出,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种是传统方法,限制产前钙的摄入量,从而增加产后对钙的吸收能力,但是实际生产中很难做到,因为只有钙含量小于15g/天才能刺激甲状腺的分泌,而奶牛基础日粮的钙含量通常大于40g/天。

  另外一种方法是使用阴离子盐,其作用机理是让奶牛机体处于偏酸性的状态,类似于冬季发动机的提前预热,以增强甲状旁腺素的响应,国内越来越多的规模牧场推广和使用这种方法。

  如果日粮中钙、钾的含量无法控制,推荐使用阴阳离子盐的防范,虽然成本较高,但是对于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效果较好,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否则,会增加酮病风险。

表2 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的主要方法

微信图片_20211104103543.jpg

  04酮病

  目前,市场上关于预防和治疗酮病的产品很多,过瘤胃葡萄糖、丙二醇、胆碱、烟酸等,牧场管理者不能盲目跟风,首先把基础的酮病的问题解决好,再去靠添加剂锦上添花,而不能用添加剂解决营养问题,就像不能通过技术问题解决管理问题一样。

  酮病分为I型和II型,两者的发病原因及多项指标不同(表3)。

表3 奶牛I型酮病与II型酮病的区别

微信图片_20211104103628.jpg

  患I型酮病的奶牛肝脏功能正常,但是缺少升糖前体物,如丙酸、丙二醇、甘油、生糖的氨基酸等,所以无法生成葡萄糖等。

  此时,选择产品要考虑性价比,很多牧场选择很贵的生糖前体物,性价比不高。

  淀粉是最便宜的生糖前体物,在瘤胃中生成丙酸,丙酸再生成葡萄糖,效率较高,性价比高,但过多的淀粉有增加酸中毒的风险。

  所以,奶牛产后I型酮病在日粮中要保证足够的采食量和淀粉含量,当然前提是保证瘤胃的健康,如产后谷物饲料不足,有的牧场产后给奶牛吃草太多而精饲料不足,产后原本就采食量低,能量负平衡,能量不足会让能量负平衡越来越严重,所以还需要考虑瘤胃的发育;日粮脂肪过多,抑制采食量,粗饲料质量差等都会导致I型酮病的发生。

  II型酮病是不缺少生糖前体物,但是肝脏由于脓肿、脂肪肝等原因导致功能下降,无法合成葡萄糖,此时补充生糖前体物,也无济于事。

  预防II型酮病要预防脂肪肝,比如调整日粮浓度,饲喂DMI占体重的1.6%,充盈度高且满足产奶净能需要的日粮能有效预防脂肪肝。

  有很多牧场有误区,产前过多追求干物质采食量,但其实到了围产期采食量的稳定性比采食量的绝对值重要,比如,到了产前采食量下降过多,虽然也没有出现能量负平衡,但是采食量不稳定会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反之,如果采食量不高但稳定,也不会影响牛的健康。

  肥胖牛容易出现采食量波动,产前出现采食抑制,产前越胖,越容易出现产后掉膘快的情况。

  此外,饲草管理,围产期调群、调圈等因素也会影响奶牛采食量的稳定性。

  除上述两种酮病之外,还有一种丁酸型酮病。虽然不多见,但是某牧场有过丁酸型酮病发病率高达70%~80%的情况,最终笔者发现是由于青贮中丁酸含量过高。

  以前奶牛日粮结构不合理,粗饲料质量较差,奶牛患I型酮病多,但是随着养殖水平的提升,目前患II型酮病的奶牛比例明显增加。

  患I型酮病的奶牛多数体型偏瘦,而患II型酮病的体型肥胖,奶牛肥胖不仅浪费饲料,还会影响其自身健康,对于牧场是严重的损失,因此,控制奶牛体重非常重要。

  由于奶牛先天极低密度脂蛋白产生不足,脂肪肝和酮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可在饲料中添加美国建明工业的过瘤胃胆碱科百瑞,过瘤胃蛋氨酸美百瑞,给奶牛提供甲基的供体,生产极低密度脂蛋白把肝脏多余的脂肪转移出来。

  对围产期的奶牛也建议添加建明丙酸铬,一是提高血液葡萄糖的利用率,二是减少围产期奶牛可能存在的胰岛素抵抗现象。

  另外,围产期要关注子宫的净化,可选择康洁等含益母草的产品进行灌服。

  基于亚临床低血钙和酮病的防控,建议产后灌服产后速康,有效成分中的丙二醇,丙酸钙能够提供能量,丙酸钙还可以补充钙源,适当的维生素ADE,益母草等中药对围产期的奶牛免疫力提高和子宫净化等也有好处。

  05奶牛舒适度

  奶牛很多的代谢性疾病是由围产期管理不善引起的。如奶牛的胎衣不下、低血钙、产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跛行等原因都可归结到围产期舒适度或营养。

  围产期奶牛舒适度的要求要高于泌乳期,奶牛舒适度情况需要通过仔细观察与经验相结合来判定。比如,通过观察奶牛的起卧姿势来判断卧床是否舒适。

微信图片_20211104103654.jpg

图1

  图1中可以看出,绿色箭头指向的部位明显比红色箭头指向的部位更光亮,是因为所有的卧床都是按照泌乳牛的标准设计的,围产牛会觉得窄,挤压颈夹,这样卧床上就会形成间隔性的躺卧,所以我们需要给围产牛提供更加宽敞的卧床,宽度建议在1.3-1.35米。

  现在很多牧场采用的橡胶垫卧床不利于乳房炎发病率的控制,如果不铺设任何垫料会减少奶牛躺卧,增加关节损伤的概率。可以通过铺设锯末等垫料可增加躺卧,降低跛行和关节损伤。也可做成最舒适的深坑卧床,但需要日常精心维护。

  总体来讲,我们若做好下面的几项任务,能够更大程度控制奶牛场后代谢病:

  目标:最大化奶牛的舒适度,最小化额外代谢的需要,降低围产期疾病风险。

  • 干净,干燥&舒适的卧床或通铺。(空间需要-每头牛需要55平方米,在通铺或自由散栏卧床每头牛需要4.5-6.5平米的遮阴区域,至少保证每头牛都有一个卧床休息)。

  • 热应激期间采食道上方要有喷淋设施,21-26℃至少每15分钟喷一次;27-31℃至少每10分钟喷一次,31℃以上至少每5分钟喷一次,每头牛每个循环至少用水量1.25L。

  • 尽可能的减少调群以减少应激,维持牛群低密度,头胎和经产分群饲喂,提高足够的水,卧床,营养等。

  • 进入围产前期圈舍前提前让头胎牛适应颈夹或颈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