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深入,天气越来越寒冷,这也给传染病的高发创造了契机!近期接到相当数量社会单体牧场打来的咨询电话反映——牧场有泌乳牛只出现不明原因腹泻,而且呈群发性态势。大致情况为腹泻,水样稀便,多呈喷射状,呈灰色或棕色,偶有少量气泡,奶量明显下降,无发热等其他异常症状。
根据季节首先怀疑奶牛冬痢,建议用四环素类抗生素配合中药乌梅散和白头翁散灌服,加强圈舍粪污清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同时采集病料送检。通过3天左右的治疗,腹泻得到有效控制,送检结果也显示为空肠弯曲杆菌感染。
针对现阶段的气候状况,正是该病的高发阶段,觉得有必要在此谈一谈奶牛的冬痢,以引起广大奶牛养殖从业者的重视。
该病是弯杆菌属(Campylobacter)空肠弯杆菌(C.jejuni)引起的冬季奶牛腹泻的传染性疾病,故而又称奶牛“冬痢”。
【病因学】
空肠弯杆菌以前称为空肠弧菌,革兰氏阴性菌,弯曲至可螺旋形成运动的杆菌,能引起多种动物的小肠结肠炎,其中包括人类,是细菌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病原。空肠弯杆菌存在于许多家畜和人的正常肠道菌群中,且在腹泻病例分离率较高。由于该菌广泛分布的特点,在腹泻的粪便中分离到该菌,病因归于空肠弯曲菌,有时也很难解释。不过在分离到空肠弯杆菌的同时,不能分离到其他病原,如沙门氏杆菌、梭状芽孢菌或肠道病毒,则具有一定意义。
腹泻和其他临床症状差异较大,从不明显或轻微发病到暴发,并且受并发病、应激、感染量、感染菌株的不同、其他肠道病原等因素影响。实验感染初生犊牛和正常胃肠道菌群的普通犊牛后出现的明显差别证明了这一点。初生犊牛感染后出现轻度卡他性肠炎和轻微的临床症状,而非初生犊牛感染后出现发热、慢性腹泻(持续时间可达2周)以及某种程度的痢疾。虽然绝大多数实验感染是用犊牛进行的,但一般认为成年牛也是易感的。
空肠弯杆菌的菌株不同或其他因素,均可影响该菌在肠道内定植的位置,但是绝大多数菌株定植在小肠和结肠。空肠弯杆菌可产生一种类霍乱肠毒素,在其致病机理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该菌具有黏膜亲嗜性,但似乎不具有侵入性,至少在实验感染中是这样。
【临床症状和诊断】
轻微感染或隐性感染病例仅有很少的或无可见的临床症状。出现严重腹泻、发热、脱水、厌食、产奶量下降和痢疾的病例一般为散发,或仅占很小比例。成年奶牛和犊牛都有感染的可能。
该病的诊断是非特异的,需要与沙门氏菌病、球虫病、BVDV感染和其他肠道病原感染进行鉴别诊断,特别是沙门氏菌病感染。确诊的关键是从腹泻的粪便中分离到空肠弯杆菌,同时排除其他肠道病原感染。该菌引起的小肠结肠炎很少与冬季痢疾相混淆,因为前者的发病率低,而后者具有高发病率。
【治疗】
出现严重腹泻或痢疾的犊牛或成年牛需要7~14 d才能恢复。正在恢复的病例,虽然呼吸、心跳等指标出现好转,但有的仍然持续腹泻,病牛可能需经口或静脉补液。在选择补哪种液体前,最好对血液的酸碱度和电解质进行分析。在临床上,红霉素、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最有效,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和磺胺增效剂无效。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临床反馈中药《乌梅散》、《郁金散》、《白头翁散》、《大蒜酊》临床效果不错。
目前,牛空肠弯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还不清楚,最好通过粪便培养和药敏试验加以确定。
【控制】
由于动物和动物产品(如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加工不当的肉类),常是引起人小肠结肠炎的传染源,因此,防控牛空肠弯杆菌性腹泻,在公共卫生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感染牛可在几周后恢复健康,也可能变成带菌者,很显然许多牛(和人)是无症状带菌者,因此,大范围的牛群检测没有意义。然而,在证明有该病的牛场,兽医在处理感染牛时应引起注意,并且避免接触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空肠弯杆菌可以在牛奶中增殖,通过败血症扩散进入牛奶,但造成牛奶污染的最常见原因是来源于环境污染,故应注重环境的定时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