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7160248
   

标准化猪养殖小区建设六要点

栏目: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3-07-17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我国的生猪存栏量分别为44 922.42、45 256.00万头,而猪肉产量分别为5 295.93、5 541.00万t,可以看出我国是猪只养殖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且随着畜牧养殖业不断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的生猪养殖户开始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小区,这样可以实现对生猪的统一管理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猪养殖小区的规划布局、圈舍环境控制、日常管理、饲料营养等均会对生猪的生长以及产品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充分了解标准化猪养殖小区的建设至关重要。本文在介绍了养殖小区优势、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阐述了标准化猪养殖小区建设的要点,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养殖小区优势

养殖小区是一种充分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的养殖业产业链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在一定区域内构建聚集性的养猪产业。简单来说,养殖小区就是配置了种猪场、育肥区、饲料厂、屠宰场以及加工厂等产业的一条龙产业链模式。此种模式下进行养猪,具有以下优势:其一是可以形成区域内较为聚集的多个种猪繁育场以及商品猪育肥场,从而实现生产单元的聚集、优质猪种的聚集;其二是形成了区域内各种专业人才的聚集,包括生产管理人才、营养配方师、执业兽医、育种专家等养猪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其三是形成了生猪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聚集,包括种猪场、饲料厂、加工厂、服务性公司等,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养殖效益。

2、建设中常见问题

建设养猪小区被广大养殖户逐渐接受,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解决。

2.1 资金问题

资金问题是建设养猪小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散养户来说,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会有一些政策性的小额信贷,这样就能及时地解决其遇到的资金链问题,但是由于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小区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一次性资金的投入,而小额信贷对此不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建设养殖小区时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

2.2 用地问题

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占地面积较大,且目前属于非农业用地。在目前现有的土地政策下,大多数养殖小区是租赁场地进行建设,这样就会面对根据每年收益确定租金的问题,导致养殖小区产生的利益被土地所有人分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2.3 水电问题

对于畜牧业来说,水电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没有配备完善的水电设施,那么养殖小区的各项工作就很难推进,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需要更多的水供猪只进行饮用,更要稳定的电源开启降温装置。此外,养殖小区需要的水量、电量极大,若按照工业用电的标准则会产生高昂的费用。

3、标准化猪养殖小区建设要点

3.1 科学合理选址是前提

科学选址是建设标准化猪养殖小区的前提,对于后期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首先,要在允许饲养的区域内进行建设,避免选址在禁养区;然后确定地形地势,一般选择地势平缓、阳光充足、距离主要交通道路和居民区的距离符合防疫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和供电,且有充足的土地面积建设养殖小区并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地区。养殖场和养殖场之间距离1 km以上,屠宰场、加工厂距离养殖场2 km以上;标准化的猪养殖小区总面积要在6 667 m2以上,有效使用面积大于1 500 m2,所养殖的生猪数量大于1 000头。

3.2 合理布局很重要

养殖场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因此一定要有合理的布局,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为生猪提供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首先,要对养殖小区进行合理分区,主要包括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以及无害化处理区,各分区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养殖小区的进出口以及进入生产区的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和消毒室,供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一般无害化处理区位于主要风向的下风口,便于小区的疫病防控和绿色处理。然后建设好猪只生存的圈舍,通常情况下圈舍采用砖混结构,以单排半开放式为主,每间圈舍的大小为3.6 m、高度为1 m、屋脊高度为3.8~4.2 m、屋檐高度为2.8~3.0 m,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面一般使用水泥地面,倾斜度为2~3°,为了保证猪只的安全,一定要避免尖锐突起的铁丝、铁钉等物体。最后,每栋圈舍都要设置单独的、深度为0.3~0.5 m的除粪口,并与沉淀池连接;还要设置专门的食槽和饮水槽,育肥猪舍应设置高低(与地面距离分别为50~55 cm、35~40 cm)两种水槽。

3.3 圈舍环境控制保健康

良好的圈舍环境能够保证猪只的健康,降低患病风险。首先,要控制好圈舍的温湿度,适于育成猪只生长的温度为17~20℃,相对湿度为50%~75%;适于种公猪生长的舒适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为60~70%;适于哺乳期母猪生长的舒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60%~70%;适于哺乳期仔猪生长的保温箱的温度为28~32 ℃,相对湿度为60%~70%;除上述温湿度范围外,还可以根据相关公式进行确认,T=-0.06 W+26,其中T为温度、W为猪只体重kg。然后控制好圈舍有害气体的浓度,尤其是氨气的浓度,国家标准GBT 17824.3-2008《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规定,种公猪舍、空怀妊娠母猪舍、哺乳母猪舍、保育猪舍、生长育肥猪舍的氨气含量上限分别为25、25、20、20、25 mg/m3,氨气浓度过高会对猪只的生长性能、免疫力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诱发结膜炎、角膜炎、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最后,要每日对猪只排泄的粪便、尿液等进行清扫,并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破坏病原微生物生存的环境,防止造成猪只疾病。

3.4 日常管理是基础

日常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人员、猪只、饲草料、饲养规程等方面。首先,对于工作人员,要进行统一的招聘、培训、体检、专业技能测试等,确定符合相关要求后再上岗,工作期间要求统一着装、服从管理,有问题及时上报,为了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其二,为了进一步加快标准化猪养殖小区的建设,要饲喂统一的品种,这样有利于保证猪群的整齐度,整进整出,加快周转速度。常见的品种包括大白、杜洛克、长白以及国内一些地方品种。其三,统一对饲草料供应、兽药招标采购、疫苗种类等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确保饲料营养全面、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兽药质量安全符合相关标准。最后,要根据猪只的不同年龄、不同生产目的进行分群饲养管理,为其提供适合此阶段或者生长目的所需要的管理和饲料,确保充分发挥其生长性能。

3.5 科学配比饲料促生长

饲料是猪只营养的全部来源,一定要做好饲料的供应。首先,要有专门的营养学专家为各阶段的猪只设计科学的配方,先进行小群试验之后在大群饲喂;严格控制饲料种类,严禁使用瘦肉精、劣质饲料,严格遵循《国家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每购入一批饲料均要进行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饲料配方、饲喂量。然后要科学饲喂,做到定时定量饲喂,避免不规律饲喂造成猪只抵抗力和免疫力的降低,并为猪只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保证水源质量,定期检测水质。最后,对于剩余的饲料要及时清理,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避免猪只采食之后出现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3.6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作为标准化猪养殖小区的重点工作之一,不仅关系到猪只的健康,而且可以预防一些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常用的猪疫苗包括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断奶仔猪首次注射,4个月之后再次强化注射,妊娠期母猪禁止使用)、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仔猪出生后2 d通过鼻孔滴入的方式免疫,并在38日龄时进行强化免疫)、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40~45日龄接种,100日龄强化接种、种用公母猪每3个月接种一次)、猪细小病毒活疫苗(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12 d之后再次强化免疫;初产母猪产后15 d强化免疫,连续3次获得终身免疫)。

3.7 严格防疫

严格防疫是预防、减少各类疾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首先要制定严格的防疫管理系统、制定文件档案登记制度,对于猪只的品种、生长发育情况、产地、来源、繁殖力、每次用药情况、免疫接种情况等都应该详细进行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然后要坚持“自繁自育”的基本原则,确需从外地进行引种的,要选择有经营许可证的养殖场,并做好产地检疫、引种后的检疫以及运输过程中的消毒工作;最后,对于养殖小区要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的随意进入,以及工作人员的随意进出场,对于确需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或者车辆,要经过严格的消毒之后再进入。对于厂区的工作人员,每月要安排调休时间,非调休时间尽量不离开厂区,返回厂区之后要将所穿的衣服、鞋子等经过消毒,人员经过洗漱之后再进行返岗。

3.8 科学利用粪污

科学处理、利用粪便,是将放错地方的资源合理化利用。对于标准化的养殖小区,要建设有对应的粪便、污水处理装备,按照养殖小区的养殖规模建设处理、负荷能力满足需求的粪污处理设备,且通过采用综合的技术对粪污处理后使其粪便、污水的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GB18596);对于不同状态的粪污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干粪,可以采用简单的堆积发酵、槽式发酵、反应器发酵处理等工艺以生产出农家肥或者商品有机肥;对于粪尿混合的液体粪污,可以采用氧化塘处理、沼气池处理等,产生的肥水或者沼气液可以用于灌溉农田。此外,利用粪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仔细检查,避免造成一些意外事故。

4、小结

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生猪业的必然发展方向。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建设生猪养殖小区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广大养殖户应该克服困难,从养殖小区的选址、布局、圈舍环境控制、日常管理、使用应用饲料、免疫接种、严格防疫、科学利用粪污等方面做好养殖小区的建设,促进整个生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