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养猪业在技术工艺、环境控制、设施设备、经营模式等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养猪业基于农牧循环、食品安全、信息技术和国家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战略需求,走集约化、生态化、健康化和福利化养猪的发展道路,已成为养猪业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养猪设施设备的智能化、品种品系的良种化、配合饲料的精准化、环境控制的生态化、繁育技术的人工化、饲养管理的智慧化、兽医保健的严密化、生产产品的优质化、产业经营的集约化和经济效益的高效化,对于推进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养猪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我国是养猪业生产大国,猪肉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畜禽肉(猪、牛、羊、禽)的总产量为8 887万t,其中,养猪业提供的猪肉产量为5 296万t,占59.59%;据2021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猪肉产量的46%来自中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并不是养猪强国,技术工艺、生态环保、肉品质量、产业体系等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养猪业虽然在饲养规模、技术工艺、产业经营、生态环保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如何基于农牧生态循环、动物福利、健康绿色饲养、数字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和国家生态战略等时代要求,创新高质量养猪生产发展模式,以保障现代养猪业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已势在必行。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在供给侧改革的催动下,与养殖业、种植业和林果业等相关的行业、企业和产业共同将迎来创新发展的黄金期。随着养猪产业链和体系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大力推进集约化、生态化、健康化和福利化等养猪新模式,必将成为新形势下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 传统养猪与现代养猪的比较分析 养猪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养猪业多以农户分散式饲养和企业小规模饲养的方式进行经营,这种养猪模式往往呈现出设施设备利用率不足、品种品系良种化不足、配合饲料系列化不足、环境控制精细化不足、繁育技术先进性不足、兽医保健严密性不足、饲养管理科学性不足、产品质量等级性不足、经营管理系统性不足、经济效益最大化不足等问题,这与目前我国新发展阶段养猪业所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已不相适应。 1.1 技术工艺 传统养猪依靠原始的、直接的饲养经验,利用自然条件和猪的生产机能进行低水平生产,技术工艺简单;而现代养猪依靠综合配套技术,对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断奶、生长和育肥等环节,进行工厂化管理和高水平生产。 1.2 环境控制 传统养猪对其周围的空气、土壤、水体及猪舍内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尘埃及微生物等环境因子控制性差,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性强,缺乏对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属副业化经营;而现代养猪基于农牧生态循环已逐步实现了对环境、粪污的生态化管理,控制性强,属专业化经营。 1.3 设施设备 传统养猪利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粗放式饲养,猪场建筑规划、猪舍结构设计、设施设备安装等先进性不足,利用率不高,人工劳动强度大;而现代养猪基于工厂化、生态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化管理,已逐步走向“人养设备、设备养猪”的现代化、精细化和精准化饲养,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1.4 经营模式 传统养猪因其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低,在其猪场建设、设备配套、饲料配制、环境控制、品种引入、杂交繁育、饲养管理、兽医保健、粪污处理、产品质量等方面,缺乏相应的高水平标准、规范和规程,生产技术较落后,经营模式较简单,经济效益较差;而现代养猪基于规模、效益、环保和产品等核心要素,将生产过程中的良舍、良料、良繁、良育、良饲、良防、良管、良治和良营等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有效对接,大力推进生态化、健康化、福利化和集约化等养猪新模式,并积极融合于我国的生态养殖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和经济主导产业。 |
2 新形势下高质量养猪的发展模式
我国的生猪生产和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技术工艺创新不够、产业经营体系不全、生态环保水平不高、绿色饲养意识不强和肉食品安全监管不严等问题和不足。据2021年中国畜牧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年出栏数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化猪场出栏量占了市场份额的60%左右,约20%的市场被前20位龙头企业的出栏量所占据。由此可见,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里,中国养猪业将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新机遇。因此,基于规模化养猪而大力推进生态化、健康化、福利化、集约化等先进饲养模式的应用,已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
2.1 生态化养猪
生态化养猪是指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基础上,将养猪业与沼气能源、水产养殖、林果蔬菜、作物种植和绿色环保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我国的生态养猪业刚刚起步,人们的观念、意识有待加强,技术、设备有待完善,未来我国的生态养猪业将逐渐成为新时代畜牧业的主导力量。养猪生产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对猪场的场址选择、设施规划、环境治理、林草绿化和猪的科学饲养、疾病防治等措施,力求保持水土、空气、饲料、设施、设备、物流和生产过程等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不断加强养猪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治理;二是通过饲料类型改变、饲养方式创新和养猪规模控制等措施,提倡使用青粗饲料、发酵饲料养猪或通过替代品降低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推广猪的低碳减排饲养技术,提高养猪生产的环保效益;三是通过对猪场粪污的集中收集、固液分离、粪便发酵、污水净化等措施,使猪粪转为有机肥,污水变为灌溉水,用于作物种植、林果栽培、花卉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也可直接将粪污收集入池,用于沼气发电,力求养猪资源的环保利用。如以养猪为龙头,结合禽、鱼饲料和有机肥的开发,带动种植、林果、蔬菜、能源等产业,发展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
2.2 健康化养猪
健康化养猪是指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的基础上,将养猪生产中的绿色饲料、过程性净化、安全性产品等充分体现出来,做到猪肉产品从源头到餐桌都保持健康安全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我国的健康养猪业虽然得到了政府、行业、企业和人们的重视,但缺乏有效的制度措施和监管,效果不太明显。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桌上肉食品比例的升高,人们必然需求更多安全、优质、健康的“放心肉”。养猪生产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应用经认证合格且具有绿色产品标志的饲料,确保原料采购、加工配制、工艺过程、产品营养、卫生指标和运输保存等方面要高于普通饲料,为健康化养猪把好第一关;二是重视养猪生产的过程性净化,定期对水体、土壤、空气、猪群、饲料、兽药、疫苗、环境和物流等生产过程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健全的养猪过程性健康体系。如现代养猪已逐渐出现公猪站、母猪场、保育场和育肥场相对独立的封闭式管理,建立无特定病原体后备种猪群,非限位栏养猪生产模式和饲料中禁用激素、抗生素和磺胺类添加剂等;三是遵循我国《绿色食品 肉及肉制品》(NY/T843-2009)《绿色食品 畜禽肉制品》(NY/T 843-2015)等标准规范,积极创造条件,在养猪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通过关注福利饲养、使用有机饲料、提供舒适环境和规范兽药的使用品种、用量等健康生产措施,提升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的生产能力。
2.3 福利化养猪
福利化养猪是指让猪在生长、繁育、管理、运输和宰杀过程中,确保其不受饥、渴、病和痛等伤害,并给予自由舒适和人性化管理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我国的福利化养猪技术仍然停留在“概念”和“意识”上,人们并没有认识到福利化养猪在改进猪肉品质、提高生产性能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方面的优越性。随着人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增强和猪带给消费者的产品享用,未来我国的养猪业必将在人与猪的环境和谐、人与猪的共存共生等方面出现新的发展需求。养猪生产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养猪业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餐桌上很多的高档肉食品,不能因为猪是一种动物,而降低人类对它的保护属性;二是按照猪的生物学特性充分满足猪的采食、饮水、运动、休息、群居、繁殖和生产等方面的行为需求,并积极创造条件为猪群提供适宜的饲料类型、饲养方式和生活环境;三是突出对猪群的人性化管理,消除限位栏饲养模式,减少作为实验动物时的粗暴对待和宰杀时的痛苦伤害,尽可能做到人与猪的“亲和”,使猪在生产、生存过程中能够舒适自由;四是让猪群享受健全的医疗服务保障,如定期对猪体进行健康检查、药物保健、免疫注射和驱虫服务等,及时对发病猪群进行疾病诊疗服务,确保猪的生活品质和强健体魄,让其健康地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肉食品。
2.4 集约化养猪
集约化养猪是一个系统概念,是将人力资源、资金保障、饲料配制、设备加工、种猪繁育、肉猪育肥、屠宰分割、产品营销、社会服务等环节,以及品牌创建、人才培训和终端市场的建立、开发等串联起来,形成大规模经营、全产业链推进的一种系统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集约化养猪占比很低,产业体系中生产要素集合不全,人才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融入市场的对接机制不完善,系统化经营和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如目前的养猪生产虽然与饲料、设备、饲养紧密联系,但与销售、屠宰、加工仍然脱节。随着我国养猪业体系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未来我国的养猪业基于饲料、设备、饲养、加工、销售、屠宰、服务及附属产业为一体的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必然成为一种选择。养猪生产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养猪始端的设备、饲料等产业,到中端的生产、屠宰、销售和末端的产品加工及附带产业,均需要集约化经营,全产业链推进,并切实提高对市场的调控能力;二是基于集约化经营的高科技、智能化和信息化养猪技术,以及依靠专业技术服务和严格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品牌化经营方式和主导产品,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三是基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管理团队、技术团队、生产团队、销售团队等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需要不断加强;四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围绕产业体系建设和产品优化组合两大要素,形成以“市场+基地+农户”为连接,集种、养、加、供、销、贸为一体的集约化运行机制,亟待不断完善和高度重视。
3 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养猪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目前,在我国的养猪业结构中,虽然传统养猪生产比例下降,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比例不断提高,但基于质量、规模、产业和效益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高质量养猪企业并不多。养猪生产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3.1 突出农牧循环发展
注重绿色协调和产业结构布局,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构建生态养猪业与种植业、林果业、水产业、能源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不断推进现代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3.2 加强肉品质量安全
注重创新驱动和食品质量安全,通过净化产地环境、使用无抗饲料、推广福利养猪、减少兽医污染、规范屠宰加工等生产措施,加大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有机猪肉的生产能力。
3.3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注重技术创新和智慧养猪生产,应用最新养猪研究成果和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创新工厂化养猪、生态化养猪、健康化养猪、福利化养猪、集约化养猪等生产模式,积极打造智慧养猪业。
3.4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注重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发展,按照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接国家生态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将现代养猪业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创建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我国新时代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近年来,我国的养猪业虽然出现了规模化养猪不断加快、饲养工艺不断改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等方面的可喜变化,但也存在着生态养猪需加强、健康养猪需完善、产业体系需健全、水土资源需保护、产品质量需提高等需要改进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重点优化优势畜禽的区域布局与产品结构,着力构建“2(生猪、家禽)+4(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饲草)”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虽然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生态、环保、健康和食品安全等众多因素的挑战,但全国各地重农强农氛围增强,畜牧业发展特别是事关国家肉食品战略供给的“菜篮子”保障工程,使得我国生猪产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新的形势下,养猪业如何基于农牧循环、食品安全、信息技术和国家战略等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探索生态化、健康化、福利化和集约化等先进养猪模式,将是我国养猪业步入新发展阶段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